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经历着激烈的动荡与变革。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新旧化思想的激烈冲突中,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在主观上,他们更容易接受“精神遗产”,在历史冲突面前更难“超脱”,但同时,知识对“未来”最为敏感,他们着眼一种新的生活。历史留给他们的精神枷锁与对未来渴望的意志的膨胀,造成他们一生的痛苦。而对于从旧制度中走出来的新时代的知识女性,这种痛苦来得更痛切,萧红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她潜意识中有旧女性的软弱,又向往并追求着新女性的独立与自尊,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2.
邓小平农业思想主要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增产粮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和科学是发展农业的依靠;调动农民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业发展的途径;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3.
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教学工作,有两大难点,即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信”和“行”问题。解决难点的途径在于按照“进头脑”的目标要求,构建邓小平理论教学教育体系和考试体系,同时实施“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4.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小说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他对小说的理解深入而独特。2017年他最著名的作品《金钵记》中译本出版,掀起了一波亨利·詹姆斯热。1928年他的名字首次在中国文坛出现,萧乾和卞之琳是最早论及亨利·詹姆斯并接受其影响的中国作家,但这段文字缘至今尚未受到研究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5.
萧红的小说创作,借鉴吸纳了诗歌的创作技巧,故而其作品蕴含了浓浓的诗意,使小说平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其具体体现是:小说具有天然脱俗,诗的语言;和谐有致,诗的韵律;水乳交融,诗的情景;含蓄淡远,诗的意境,为此,茅盾先生、胡风先生都对萧红小说这种独特的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萧红小说的诗蕴品位,对文体间的渗透创新,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6.
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毛泽东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邓小平在关于辩证法的总的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7.
齐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此书自唐李善加注释后,得到广泛流传,该书对于我国的文学及文学观念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文学的众多功能中,萧统尤其注重文学的审美愉情功能,其选文的标准也是以文学的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对于文学审美愉情功能的重视,正是“文学”日趋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8.
《缀玉集》显现了互相涵摄而又不断扩延和提升的三重人生审美境界,第一层是生活美,第二层是艺术美,第三层是人格美。它是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夫妇一生不懈追求的诗化美的人生浓缩。  相似文献   
159.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鹗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0.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