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法,它可溯源到先秦诗文理论家所谈论和使用的言说及表达方式:比物丑类.它与<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有着密切关联.博依在诗文创作中广泛使用,会使诗文文义被遮蔽,但是诗文创作中又不能缺少博依手法,它能形象化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人物形象,因其丰富的内涵,几百年来,一直都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讨。其中,最引人注意而意见又最不统一的应属薛宝钗,有人认为她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也有人认为她"市侩化",虚伪、圆滑、冷酷无情,甚至阴险。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赋予他笔下人物丰富内涵,绝不是一眼能看透的简单的格式化人物,但他自己的"真情"却在文中细节处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3.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 "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 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 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 孔子诗之兴的理论采获背景是礼乐文化中的乐语之兴亦即"言之兴".三礼系统中的"仪之兴"前接"兴"之仪式属性,后续孔子诗之兴,是诗"兴"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兴"塑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龙山杏坛集》是梁光华教授创作的第二部诗集,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情,展现了作者的精神风貌、胸襟怀抱和学者风范。在艺术上,《龙山杏坛集》亦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地描绘,体式多样,各体皆备,具有格高调远、豪迈飘逸、乐观向上、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明万历年间,山东道士周玄贞集录的宋元以来《高上玉皇本行经》的各种注解,编成《皇经集注》。万历十三年冬罗洪先审阅《皇经集注》后,作《皇经集注初纂前序》。由于《皇经集注》是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持的《万历续道藏》编纂工作的组成部分,而罗洪先是《皇经集注》审阅者,可见明代阳明心学与道教不仅存在着思想上的交融,而且阳明学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教团体之间存在着人员之间的交往。因此,该文是研究阳明学者与道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水泥回转窑实时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针对回转窑生产过程参数滞后大、非线性及时变性严重的状况,利用对水泥窑炉燃烧的关键参数点的采集,并通过专家系统分析、判断、处理,能及时准确的提示操作员窑炉出现异常状况的部位、原因,并能提示操作员应采取的措施。该系统已在国内某水泥回转窑企业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在汉藏语系发生学研究和汉语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耄耋之年仍孜孜不息地进行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关注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状况,并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赋比兴"是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关系;象征是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与象征意义的显示关系。就总体结构而言,"赋比兴"沿水平方向结构意象,意象呈现为横向结构特征;象征以暗示的方式显示意义,既具有意象的横向结构,又具有象意的纵向结构,二者为不同层面的问题。"赋比兴"本身并不存在是或不是象征的问题,象征与是否用"比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但就"赋比兴"意象构成而言,却存在着是否便于表现象征意义的区别。"比兴"的意象构成方式决定了其喻本和应句的中心地位,这种侧重使得"比兴"在表现开放性的象征意义时受到较多的制约,从而增加了象征意义附加的难度;"赋"体意象相对平衡,直接以其整体性意象表现意义,象征意义的附加相对容易,更易于被重述而获得象征性。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实现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