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31.
座落于吕梁山地区的兴县被誉为晋西北的“小延安”,其连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15年的发展历程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改革政策及实践努力。兴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建设和推行农业互助合作的先期实践基地之一,其在新中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原晋绥边区农民的互助合作一脉相承。兴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之先期实践呈现出先行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并一定程度上形成示范效应,在农民与集体的多元多重互动中表现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共利双赢态势。  相似文献   
332.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诗歌史上诸多现象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先生指出“兴于诗”是中国诗歌的可贵传统,其基本精神是真诚和自由感发、联想。先生这一理论是其“兴发感动”说的基础,是探讨和研究其古典诗词学理论体系的门径,同时,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3.
《诗经》中兴的产生,其表层原因,当归之于上古审美发生期的形式主义唯美倾向。推诸根本,则其深层动机,又实在于个体心灵深处自我本位意识的萌发。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1)兴的定义及兴的成因;(2)兴辞格套的演化;(3)兴在审美发生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问还谈及了对学术界有关兴起源于“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等理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334.
《中兴间气集》基于风雅新颖的选诗标准及才性批评的论诗方法,先认可朱湾故作隐逸的行为,再赞赏其诗具有契合隐者身份的脱俗、含蓄优点;而且高仲武肯定大历诗坛的交游风气,所以偏好朱湾的席间应酬之作。《诗源辩体》基于律诗以初盛唐为典范,大历趋于衰变的贯通诗学视野,以初盛唐诗为参照凸显朱湾诗的语言浅俗之弊;而且许学夷反感交游权贵,故而鄙夷朱湾的席间之作,同时借贬斥朱湾诗,表达了对公安派俚俗倾向的批判。探析《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化评判,可窥见二者不同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335.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