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7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思想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飞跃:其一,接受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运用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为变法维新服务,取得了重大收获.这种探讨,有助于思想的解放,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增强了维新理论的战斗力,对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起了先导的作用,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条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相似文献   
103.
徐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陵是六朝骈文大家,他的骈文与庚信齐名,是后世骈文的典范,其诗歌亦有较高成就。但文学史研究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今天应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不应抹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的“文选学”研究曾经出现过三次关于《文选序》的讨论。这三次研讨,使“选学”界对萧统的文学思想,《文选》的选录标准、《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关系诸问题均大大深入。回眸这一历史,可使学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20世纪的“选学”研究作一颇有意义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5.
徐志摩诗文中出现了许多"飞"的意象。这一意象折射出徐氏追求浪漫灵动的个性、气质。从徐志摩的创造表现与个性气质,以及文化心理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剖析,方可探讨徐志摩诗文中不断出现的"飞"意象的创作奥秘。  相似文献   
106.
有关对张勋复辟过程中倪嗣;中的评价,学术界有褒有贬,整体上是贬大于褒。倪嗣,中积极参与了张勋复辟的整个过程,不仅参加了张勋召集的徐州会议,而且与段祺瑞、张勋、清室复辟派等保持了密切交往,但是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倒戈相向。整体上看,倪嗣冲在这一过程中功大于过,为粉碎复辟、捍卫民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朝鲜许筠和陶渊明的同题作品《归去来辞》均是散文中的优秀之作,有很多相同点。二者均化用典故、巧用修辞,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二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序文所叙侧重点不同,全文抒发的情感归宿也有区别。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透视出许筠与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与文学创作思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8.
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从开始到失败仅持续了103天,因此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戊戌变法失败之快,结局之惨,可谓历史仅见。变法者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9.
参阅学者尚未使用过的《延寿徐氏族谱》,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及徐寅诗作,考证徐寅科举事迹中的几大关键问题,明确了徐寅入京应试的最迟时限和登科及第的具体名次。  相似文献   
110.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语言新颖别致、清新活泼、节奏鲜明,给予读者独特而鲜活的审美感受.徐志摩在追求纯美的思想指向下,不断将其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语言上,它善于运用音乐美与视觉美,使其诗歌成为艺术性和诗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