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24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纵观许霆的中国新诗研究,其批评想像沿着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局部到整体,在对局部的分析描述中逐步走向对历史的宏观统摄;二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对历史的具体分析上升到新诗特性的普遍规律的探索。这是批评想像由诗性走向学理的有效途径,体现出作品解读与理论梳理相结合、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2.
1922年,徐卓呆在《游戏世界》杂志上相继发表了《虚饰家》《人财两得》《卖卜者》《王子何在》四篇喜剧。这些剧作在内容上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夸张、巧合、陡转等喜剧技巧运用娴熟,戏剧情境构设巧妙等特征。它们既是研究五四前后新剧滑稽戏审美特征的重要样本,也是研究现代喜剧发展历程的有效样本。因此,挖掘整理徐卓呆的喜剧创作,对于丰富中国现代喜剧史研究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03.
徐一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家、教育家。通过对他批判军国民体育、改革学校体育的构想和体育教育实践的追溯和剖析,论述徐一冰早在1914年对当时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存在问题、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认为他在吸收外国近代体育的精华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诸方面作出了不容抹煞的贡献。  相似文献   
704.
千山龙泉寺屏藩独峙摩崖记录了清光绪年间辽阳知州徐庆璋为防守辽阳而抗击日军的史实。本文从徐庆璋及民团在辽阳保卫战中的表现、时人对徐庆璋及民团的评价、徐庆璋对清廷将领及清军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考述了徐庆璋在对日作战中的相关事迹。  相似文献   
705.
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中所谓的古字,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段玉裁对许慎的《叙》本身用字所作的注解(20条);二是段玉裁在注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16条)。段氏在著述中与许慎保持一致,尽量用古字进行注解,或指出某字“只作某”、“当作某”,即为古字。这反映了段玉裁的用字观。  相似文献   
706.
徐志摩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带有性爱描写的诗歌。这些诗歌体现了徐志摩的诗学主张和他的理想爱情观。而且,这些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体现,尤其是当时白话文学诗学的一个反映。这些诗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能被认为是色情与淫秽作品。  相似文献   
707.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曲家的“本色论”只涉及戏曲的语言问题,但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在明代曲家中比较独特,内涵丰富,除关注戏曲的语言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的审美特征、创作技法、角色塑造、声腔格律、曲家个性、艺术创新诸多曲学范畴的问题。徐渭戏曲“本色论”的提出,因其曲学内涵的丰富性,指导并启迪着当时及后世诸多曲家的戏曲创作与剧论表述,为晚明及清初古典戏剧学高峰的到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8.
本文研究了当a12a13a14≠0,D≠0时,4阶矩阵稳定的徐道义条件与李森林条件的关系,得到的结果包含了[1]中的结果,解决了[1]中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9.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界对其诗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其游记关注较少。徐志摩的游记独具特色,诗意化的自然观,对自然的率性抒写,营造了诗化的自然情境,给人以心灵的润泽与启悟。  相似文献   
710.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许霆案,诱惑是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外在激起机制,特定条件促成了犯罪,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许霆经受不住诱惑的内在个体因素是其人格存在缺陷.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并且在犯罪过程中,通过中和技术,使犯罪行为合理化,降低了犯罪的罪恶感,使犯罪心理得以保持和强化.许霆案的启示在于:加强管理,增强被害预防的意识,通过控制犯罪条件预防犯罪;通过加强白身修养,培养德性,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