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牙婆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传统的女性职业,以贩卖胭脂花粉和为大户人家买卖丫鬟歌女为生计,其存在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客观上也是由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压抑所造成的。而"马泊六"就是一种专门从事撮合男女不正当关系的牙婆类型,薛婆、王婆就是这种"马泊六"式牙婆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薛婆、王婆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她们既让人鄙视憎恶,但同时又令人觉得可怜可悲。  相似文献   
102.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3.
魏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一个十分特殊的大动荡、大转折时代。这一时期政治黑暗 ,战乱频仍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豪门士族的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上 ,由于儒学的经学化和日益神学化而遭到士人的反对 ,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以儒、释、道几种思潮融合而成的玄学得以滋生、风靡。玄学一方面主张“贵无论”,政治上表现为无为而治 ;另一方面又倡导“自然观”,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些思想主张一扫经学尘垢 ,为士大夫们开辟出一条玄思清朗的思想途径 ,从而使得传统士林风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激情萌动的生命意识 ,称情任性的思想情感 ,坦荡豁达的行为方式 ,高标风流的人生理想 ,则是这一风气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04.
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复杂关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殊方面.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拉拢,基本上达到了战胜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强化对东北集团渗透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有限支持,使其成为国内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大的赢家,对冯玉祥、阎锡山的处理留有余地,使国民党内各派纷争的格局得以保持,对其后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隽语·雅趣·真意——论苏雪林散文审美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雪林是“五四”以后作家与学者双栖的才女。她的散文 ,语言简隽 ,清新明丽 ;情趣盎然 ,灵性飞动 ;依情阐理 ,哲思涌流 ,构筑了语——趣——理三个审美层面。  相似文献   
106.
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 ,却有言语刻薄 ,行动爱恼人的弱点 ;薛宝钗不仅美丽 ,而且善于待人接物 ,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 ,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二人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 ,林黛玉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 ,时时感到封建社会的冷酷和压力的话 ,那么在薛宝钗那里 ,她同封建势力却没有丝毫矛盾 ,而是水乳交融、如鱼在水了  相似文献   
107.
残雪的叙事是独特的,常以梦魇般的意象图景,呓语般的叙述语式,神经质的人格心态,令人作呕的生存环境和噩梦般的人际关系来展示她那个怪诞、神秘、阴冷和诡异的废墟世界,并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对抗和对个体存在处境的深度关注与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108.
王阳明“亲民”说和对朱子“格物穷理”说的批评,成为王船山反对、批判王学的最显著的靶标.两位学者在《大学》新民(亲民)和格物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和差异,由此展现船山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指斥.  相似文献   
109.
运用澳大利亚学者马丁等发展的评价系统理论,评价系统有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从这三方面尝试性地探讨薛宝钗诗歌在源语和译语中的人际意义异同,以期发现薛宝钗诗歌的文化意义在评价系统下的保留与缺失。  相似文献   
110.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当前热播剧《甄嬛传》海外版的翻译情况进行相关探讨和剖析,期望能够跨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瓶颈和代沟,进一步探索中文和英文翻译之间的桥梁,以期能切实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