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朝鲜李睟光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睟光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72.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学而悟而非偏重于悟,讲求辞达.  相似文献   
73.
《杨雄论》是曾纪泽遗作中唯一的一篇研究中国古代圣哲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杨雄的评价,深刻地反映出了这位外交家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对于我们研究曾纪泽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正心诚意”是杨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理学家,杨时对“正心诚意”做了理学化的注解。在当时异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提出“正心诚意”和“格君心之非”,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他提出要以正学术为先务,矛头更是直指王安石新学。  相似文献   
75.
司马光自谓“光素无,于诗尤拙”,但他并非不能诗.。从其诗歌的实际创作来看,不仅数量多,共有1200多首,而且他的诗歌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内容方面都颇有特色。这些特点的形成又与司马光的性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6.
依据宋笔记小说中的相关史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熙宁兴学”中变法派的代表王安石与守旧派的代表司马光之间的斗争过程。这种斗争不仅有政见的不和,更多的是受到双方各自人品因素的影响。他们由最初的“龃龉”到矛盾的激化都是与他们的人品密不可分的,最终才会导致蔡京的“渔翁得利”。因此,熙宁兴学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77.
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终因其暴政引致严重的统治危机,从而使杨玄感这样的政治野心家为维护关陇集团既得的地位和利益乘机而起。  相似文献   
78.
以会话分析的话轮转换理论为基础,从话轮占有和言语打断两个角度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语料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主持人话语运用的不同规律,而这种差异与其各自节目的定位恰好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79.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力避一般的传记范式,依然采用她一贯的立足平凡人生、顺应天性自然的写作姿态,用适情任性而又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人生中最平常也最悠长的亲情体验和甘苦滋味,从中却展示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大境界,传递给读者睿智丰厚的思想与情感。这部朴素真挚的作品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80.
杨树达文字训诂商榷(六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达辞世以来的半个世纪,文字训诂之学取得长足进展;以今日之成果检讨杨氏文字训诂,既有千虑之失,也有其时代局限。今就杨氏训释之“爱”等六字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