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文化苦旅》看余秋雨散文的语言整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胆借鉴非散文文体语言,其散文语言注重节奏的合拍、韵律的谐美、句式的整齐,构成了独特的话语风格、富于变化的整齐美.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学语言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2.
长久以来,对于郁达小说创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说明由于当进的社会压迫,“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理上曲扭变态。揭示了他们在白挣扎中觉醒,在觉醒中毁灭的深层次精神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83.
缪塞与郁达夫虽然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与不同国度的两位学家,然而,他们既有着相似的个性与气质,又有着相似的人生态度与创作风格。特别是他们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更有着无法剪断的血缘联系。从郁达夫塑造的“零余”形象身上,可以窥见缪塞笔下的“世纪儿”形象的影子。虽然郁达夫在各种述中避而不谈缪塞,但是,缪塞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他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84.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曾经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在考察当时特殊政治、历史背景基础上,笔者运用文本细读方法,通过批评家们对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春天的童话》两部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分析了《一个冬天的童话》当中被遮蔽的"私人话语"。  相似文献   
85.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86.
于漪语思维教育观的基本点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教学改革必须把着眼点转换到开发智能,提高素质的方面来,语教学要坚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拎空地搞智力开发,要结合语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语言和思维的内在素质,并重视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87.
浅谈余光中散文中的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散文中的想像注重文化内涵,尤其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回忆”与“联想”更是椭彩纷呈,富有艺术趣味。同时,作者又善于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并顾及文体的特点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想像方式,从而成功地把生活上升为艺术。  相似文献   
88.
禹之谟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一生注重实践,反对空谈,勇于任事,敢于斗争,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尽力实践.他在"知”"行”关系中强调"行”的决定作用,在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机的当时,唤起群众到救亡图存的实际斗争中去,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9.
蔡菁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2):67-69,83
力求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余光中"乡愁"情结在散文意象、叙述身份、文学气质等方面的体现,并进一步分析其散文创作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90.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重要一员,曾对小说的形式特征作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余华对死亡——这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和表现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与奇特。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转型前、转型期、转型后三个阶段,和其创作的转变一样,余华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也有一个嬗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死亡表象、死亡思考到死亡承受的衍变脉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