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83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试论晏阳初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在欧美新思潮的影响下,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引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调查入手,他们构建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体系及方式,并进行理论探讨及实际推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重要流派,对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2.
阎锡山从小深受中国传统化之影响。在其早期的政治主张中融入了很深的儒学思想。比如他的“民治”、“民本”等观念的提出,以及他的“今欲求国家之治平,则无他法,抵从遵守圣人之道,则治平可望”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化中。  相似文献   
143.
"放焰口"是密教的施食饿鬼的仪轨之一,自宋元至明清都是南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许多北方民间"放焰口"、施食饿鬼的故事,"放焰口"呈现出适用范围更广、富有变化和惩戒意味的民俗化特征,这与佛教世俗化、清代的僧尼制度、厚葬风俗、明清功利化的民间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4.
死亡是阎连科小说创作的主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个人对死亡的情感体验:恐惧。阎连科没有局限于抒发一己之感,而是将这种恐惧感深广为对人类存在的深切关怀。《日光流年》和《丁庄梦》这两部小说,体现了贯穿在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死亡意蕴,即在面对注定要失败的命运,人的生存形态和精神形态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5.
《小山词》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词》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6.
重庆作家许大立在从事小说、报告学和影视学创作之余,也努力进行散创作。在当今散挣破昔日的歌颂性抒情散创作模式之后,呈现出了丰富多样而又怪异芜杂的大散创作形态。许大立散在这大散格局中,占有自己的艺术空间。许大立散应定位于知青散和记散。这种散体现了对生活的强烈干预性。许大立散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美。  相似文献   
147.
晏阳初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科学普及运动。他非常重视科学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普及的原则和途径以及“中国化的社会科学”的概念。事实上,科学成为他的平民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8.
李煜与晏几道虽非生活在同一时代,但由于两人的人生都经历了从璀璨到黯淡的过程,兼之两人纯真善感的禀性,在他们的词作中都以描写情感和无常变迁为主题,并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章法结构上的婉曲来表现主题,通过选用相同的意象强化主题与情感,使令词的抒情特性得以充分表现,并因此奠定了两人在词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49.
抗战时期,阎锡山采取战时的经济政策、政治措施,组织战时军工生产,进行战时宣传鼓动,大力发展教事业,对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禅学修养深厚,禅门流行的经典《楞严经》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其诗文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楞严经》相当了解和熟悉。《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可以具体到生活态度、心性修养、艺术观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