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33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连瑞琦回忆录所述与杨虎城回国反蒋之"箱根计划",不论就其资料出处、计划制定过程,还是就其内容要点及所谓执行过程来考察,均属虚妄无稽之事。口述回忆资料中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性作伪"现象,常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五大特征,不仅其辨别甚难,且极易蛊惑史家而导致谬说流行。  相似文献   
142.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3.
孔子在司马迁心目中是一位不朽的"至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做了"世家"。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推尊孔子,一是受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二是受家学渊源影响,三是与他的遭遇相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既还原了被春秋公羊学派神化的孔子,打破了今文经学的学术传统,又给西汉思想界注入了理性的光辉,突现了可贵的学术良知和传统的史官精神。  相似文献   
144.
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处理朝政和供皇家游宴的宫宛 ,李隆基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的。本文通过兴庆宫的兴衰演变 ,对唐玄宗一生的是非功过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明武宗崩逝,无子承位,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迎立兴世子,换来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然至嘉靖三年,杨廷和乞休,而世宗却不作挽留,致其以悲剧结局。本文试从其与世宗在“大礼议”中的理念之争、阁权与皇权的矛盾及其与张璁派的矛盾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其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乃是封建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46.
"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历来为学者重视,但是就这两个范畴如何由普通字眼上升为哲学范畴,学术界一直未给予重视。结合古文字和学术界目前确信传世文献考察"阴""阳"的起源,认为商周时期"阴""阳"的含义已蕴涵阴阳范畴的一些因素,但此时期阴阳仅仅是对天、地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而已,尚不具备形而上的深邃意义。后来经过古代哲人由此及彼的联想民,"阴""阳"才最终抽象为形而上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7.
杨慎从自身遭遇出发,对屈原、宋玉二人的未遇明君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杨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可与日月争光。与朱熹相比,杨慎能从文章写作角度出发去合理评价宋玉的《招魂》。在《楚辞》的诠释与考证方面,杨慎也表现出卓然独立的创新精神,时见真知灼识,反映出他广博渊深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8.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文中以“人生的教科书”与“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9.
阴阳道与阴阳五行学说不同,它是在日本逐渐形成的.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人日本.7世纪中期,天武天皇设立“阴阳寮”,形成了初具日本特色的“阴阳道”.自阴阳寮成立到奈良末期为日本阴阳道形成初期,此时它被视为是“珍贵的科学技术”.初期的阴阳道带有很浓郁的学术色彩,是包含有“历法”、“天文”、“漏刻”、“占卜”等与阴阳五行理论相关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150.
《四库全书总目》在著录杨升庵的《谢华启秀》时,对其编纂意图、注释体例、收罗范围、对偶工拙等多有指责。本文认为这些指责与原书状况出入较大,甚欠公允:作者编篡该书的意图旨在倡导博学以矫时弊;其注文体例难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应予理解;关于收罗范围,并非都不当,应区别考量;至于对偶工拙问题,杨升庵只是辑录前人佳句丽事以资启迪,不愿以格式伤内容,应予谅解。除此之外,还应看到,该书多辑名作要籍,平正通达,足以博大眼界,启迪文思,自其问世以来,后出之类书、杂纂及近代辞书多所取用,其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