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3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少衡近些年小说创作的幽默调侃风格为其作品增色不少。但在显露独特艺术个性的同时,他的小说也开始形成套路,有时甚至给人以刻意为之的感觉;而且其小说的这种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冲淡了小说主题的严肃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生活经历、小说观念以及幽默的性质所致。  相似文献   
82.
张镃是南宋中期诗坛的一位活跃人物。他与杨万里过从甚密,堪称知音。他们的交游对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张镃虽未正式执弟子礼,但是内心一直师事杨万里,推赏其活法并努力摹仿;另一方面,杨万里视张镃为中兴后劲,尤赏其诗之“工”,由于他的鼓吹称扬,张铉诗名日隆。但张镃诗歌缺乏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表明他对杨万里的学习终究是取貌遗神。  相似文献   
83.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84.
初步探讨了元极图的整体衡动观之来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5.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86.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该案情节跌宕、线索复杂,案件审理层层升级,直至惊动了晚清最高当权者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较早具有近代新闻媒体特征的《申报》一直对该案给予高度关注,作了长达三年的追踪报道。《申报》在报道该案的过程中,不断揭出案情的可疑之处,并抨击传统司法审理制度的弊端和官吏的昏聩无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杨乃武案”的最终平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将扬辉三角置于矩阵中进行处理,给出了杨辉三角中两类行列式的性质以及计算结果,揭示了杨辉三角与行列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周扬在20世纪30年代热情介绍苏联文艺界,第一个全面完整地阐释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20世纪40年代他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著作并介绍他的美学思想,主张文艺创作以歌颂为主并与暴露派进行论争。这些文艺理论活动,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生提供了部分的背景材料或文化资料。《讲话》的产生更给周扬的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力,他根据《讲话》精神阐释文艺的大众化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使他的文艺思想更为成熟,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89.
近十年杨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她学贯中西,成就涵盖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和作品翻译三个领域。近年来,她的特殊学术地位愈益受到现当代文学界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杨绛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创新性成果。学者们提供了诸多新的研究视角和观点,从而提升了杨绛研究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小说研究、散文研究、喜剧研究和综合研究等方面成果喜人,今后应在文论、译作、悲剧,以及对比研究方面进一步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90.
从哲学的高度,在感知与存在的关系上强调诗歌语言的作用,是杨炼和于坚诗歌语言观的共同特征,但二人诗歌语言的具体操作,却是大相径庭的。本文分析了二人诗歌语言上的具体差异,进而揭示这种差异背后折射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不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