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70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姚瑶 《科教文汇》2012,(28):70-70
余华在《活着》里通过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描述,突出了“活着”的艰难,也表达出了他对“活着”的理解。本文通过品读《活着》,试图探析余华创作从“先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92.
余华的写作过程及其转型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走势,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对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思索、改进的过程。而这个转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自身的不断调整修正,也有读者反应批评的约束作用,更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功能之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五卷本《敖忠文集》集中体现了敖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的坚守与创造性应用,其三个“崇奉”,就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三个层面理论知识形态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95.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碾玉观音》被学术界公认为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是宋代小说话本的名篇。以《碾玉观音》为语料,对其中的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碾玉观音》中动词的特色,并探求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96.
余华的小说<活着>真实地展示了人"活着"的艰难和无奈.作者求真务实的创作追求奠定了作品真实动人的基础,作品体现的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以及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很好地阐释着"活着"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97.
《太平御览》征引了古代经史子集书2800多种。引文按照全书所分的55部编排,全部引文遵循中心词突出的方法,围绕各类目选择材料。同时,根据引文出现的不同位置和作用,编者还运用了互见法、又见法和存异法等。  相似文献   
98.
西周世卿世禄制度在春秋战国之世逐渐被诸侯国实施的功勋授爵制度所取代,"封侯"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愿望。秦国商鞅变法,所颁二十等爵制中多有以功勋授爵之爵级。反秦战争爆发后,陈胜以"黔首"自立为王,激起了社会各阶层对"封王"的渴望。随后项羽分封,不论出身,只论军功,自"西楚霸王"而下所封王、侯中多有平民,此即所谓"布衣王侯之局"。刘邦在与项羽的对抗过程中,因以弱敌强之形势所迫,不得不继续分封王、侯以争揽人才,韩信、彭越等遂以布衣封王。楚汉战争结束时,刘邦一方"布衣王侯之局"已成,受封王侯者治国理政,终开赵翼所谓"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相似文献   
99.
为探明《玉堂杂记》四库单刻本的渊源,本文采用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比对现存各种版本,透过异文信息,发现四库单刻本与《百川学海》本系出同源,厘清了《玉堂杂记》的两个版本系统,进而考证了单刻本系统的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00.
合肥人余阙是元朝第一忠臣,为记元末合肥修建城墙撰写了《合肥修城记》。该文详细记录了元末合肥城墙的修建情况,描绘了宋元时期合肥良好的民风民俗,颂扬元末合肥地方官员懿德,道出他本人是合肥人及元代城墙修建政策的改变,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历史文献。通过分析该文所含有的有关合肥的信息来揭示元末合肥社会实态,并用其他史料加以佐证,全面论述了该文作为合肥历史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