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我国现代作家有着深远影响。郁达夫就曾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对唯美的文学观以及民族传统美的追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相似文献   
113.
作为明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于谦的悲剧性结局一直令人关注。这出悲剧有其形成的必然性。首先,于谦无意中被牵进明皇室内部太后、英宗、景帝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中难以自解。其次,于谦才华横溢、功高盖世且又品格高洁,难免遭人忌恨。此外,他本人性格中又确实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如刚烈有余,婉转不足;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等,人为地将一些同僚推向对立面,使自己孤立起来,最终酿成了这出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14.
李渔和艾衲居士是清代最出色的短篇白话小说作家。《十二楼》及《豆棚闲话》是清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最高代表。二人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征,使其作品都体现出一种"社会反论";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反论"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5.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碾玉观音》被学术界公认为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是宋代小说话本的名篇。以《碾玉观音》为语料,对其中的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碾玉观音》中动词的特色,并探求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16.
余华的小说<活着>真实地展示了人"活着"的艰难和无奈.作者求真务实的创作追求奠定了作品真实动人的基础,作品体现的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以及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很好地阐释着"活着"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7.
《太平御览》征引了古代经史子集书2800多种。引文按照全书所分的55部编排,全部引文遵循中心词突出的方法,围绕各类目选择材料。同时,根据引文出现的不同位置和作用,编者还运用了互见法、又见法和存异法等。  相似文献   
118.
连瑞琦回忆录所述与杨虎城回国反蒋之"箱根计划",不论就其资料出处、计划制定过程,还是就其内容要点及所谓执行过程来考察,均属虚妄无稽之事。口述回忆资料中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性作伪"现象,常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五大特征,不仅其辨别甚难,且极易蛊惑史家而导致谬说流行。  相似文献   
119.
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以社会全体民众为服务对象,拥有务实、丰富的教育内容,采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形式和科学技术手段,为解决我国目前农民教育问题理清了思路,提供了借鉴。实行农民教育意义深远,应当结合农村实际与农民需求,创新教育形式和课程,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多方合作交流,设立农民教育示范基地,培养农民模范。  相似文献   
120.
彻庸禅师一生精研佛理、工诗文,才华横溢,著述丰厚,与当时文士名流陶珽、陶珙、陈继儒、董其昌、王锡衮等人交游唱和,儒释互证,被后世公认为云南明末清初的禅宗泰斗,同时也是云南地方文化史上较为罕见的个案。在对其生平履历、师承渊源进行梳理辨释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诗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以便引起世人的关注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