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托尔斯泰、曹禺是中外文学史上匠心独具的天才作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在人物肖像、心理刻划等方面有着同中见异的特点。该文通过对两位大师创作手法的比较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2.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使译作成功进入目的语文化,就要在两种语言、文化、篇章传统之间进行取舍,翻译规范便由此显现出来。在扼要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本质、分类后,本文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3.
王建中把民间唢呐乐曲《百鸟朝凤》改编成钢琴曲,无论从创作背景、材料来源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法方面分析,王建中的艺术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4.
"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最早出现于元入虞集《风入松》一词中,寄托了他退归江南故乡,摆脱官场险恶的生活理想。关于杏花的描写由来已久,晚唐以来逐渐与春雨相联系,并越来越定位为江南水乡的风景。“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简单的风景描写中包含着物色风景的优美感受,自然季节与气候的生理愉悦,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美好经验,还有文人世界的优雅情趣等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些意蕴相互渲染、烘托,使之成为江南区域自然风光的经典写照,获得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在《大广益会玉篇》中,古字和今字都作字头,并用特定的术语、特定的方式来标示。从形音义来分析。古字和令字有7种关系。本书中的令字是根据当时的用字情况确定的。古今字反映了4种用字现象,反映了文字演变的3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6.
台湾文坛散文批评滞后,60年代余光中的《剪掉散文的辫子》打破沉闷空气,成为散文改革的宣言书,倡导现代散文的新范本: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提倡以“感性”与“知性”相济做为散文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7.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188.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祭高唐神女之礼俗分析和<高唐><神女>以事为谏之思想分析,得出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以楚襄王祭高禖为创作素材,借襄王欲幸巫山神女之事为说,劝谏襄王不要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敬天事神的"天命"政治之上,而要面对现实,重视人事,推行"民本"政治,以求楚之王室与国家"延年益寿千万岁".否则即便是巫山神女也不会福佑楚王和楚国.作品反映了宋玉轻天命而重人事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89.
韩愈排佛,主要是利用《春秋公羊传》中的"华夷之辨"理论在佛教的宗教层面上反对佛教,很少涉及到佛教的义学即心、性等理论方面。韩愈与僧人交往并作序、赋、诗相赠的行为,不会影响其作为中唐时代排佛最猛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韩愈排佛却在生活层面上与僧人交往的这种矛盾性是在佛教从宗教和哲学两个层面上影响传统中国的背景下,伴随着佛教本土化和华夏文明逐步容纳吸收佛教的进程中展开的。韩愈作为这个进程中感受冲击剧烈,表现也极为活跃的宋代理学兴起之前的儒家知识分子,所引起的争议也就更多。  相似文献   
190.
净土观念是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佛教各派对净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尤以净土宗与禅宗的冲突最大。净土宗从末法思想入手,主张通过称名念佛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则从般若空宗理论出发,反对念佛往生,主张唯心净土。净土宗与禅宗对净土的不同诠释的背后,是他们对佛教的不同理解,也是他们不同生存境遇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