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083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89篇
综合类   125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2.
1932年由叶圣陶编撰、丰子恺书画的《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和国语课程标准影响下教科书的发展。该书的插图中关注儿童的细节、重视生活和社会的经验、赋予儿童自由的权力等观念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在分析此书插图中身体现象的基础上,揭示了蕴含此课本中重视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观,对现今的教育实践仍不乏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4.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数亿的网民和大批新潮的网络语言,而网络论坛作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的新生事物,其对应的网络论坛语言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5.
明万历年间,山东道士周玄贞集录的宋元以来《高上玉皇本行经》的各种注解,编成《皇经集注》。万历十三年冬罗洪先审阅《皇经集注》后,作《皇经集注初纂前序》。由于《皇经集注》是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持的《万历续道藏》编纂工作的组成部分,而罗洪先是《皇经集注》审阅者,可见明代阳明心学与道教不仅存在着思想上的交融,而且阳明学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教团体之间存在着人员之间的交往。因此,该文是研究阳明学者与道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6.
叶景祥 《大众科技》2014,(5):140-141
农村中学体育术科考生在平时的运动训练中,有几种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考生的考试成绩,农村体育考生选择了体育作为自己的通往大学之路,带训体育教师,文章对农村体育术科考生训练中的几种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对策,总结一些有效的训练经验,为考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7.
彭馨  胡翠华 《科教文汇》2014,(22):142-143
敦煌医药文献中存在少量文献作者或抄手有意识而造的字。所谓有意识而造的字,是指有造字理据而我们无法确认其流行情况的不规范的字。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语言材料,我们无法将它们断定为俗字。我们也不能把它们断定为错字,因为这类字都有明显的造字理据,可以说是有意而为。本文将对敦煌医药文献中有意而为的造字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电子传媒为首的大众传播媒介大规模侵入公众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直接背景和现实,面对大众传播的传媒角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余华对文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理解为基础分析了余华前期先锋小说和90年代转型后的小说,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最后指出了余华的文学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0.
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