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68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82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2.
文章为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将《聊斋志异》的《香玉》篇与《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石头记》,加以比照。陈述了挠痒情节、香玉之名、典故、灌溉之恩、双美与兼美、意淫、弱质与病西施、情痴、梁上燕与梁间燕、赤芽与赤瑕宫神瑛侍者、短窗与茜纱窗、花神与警幻仙姑、《哭花》诗与《芙蓉女儿诔》、下清宫与行宫、三生石等一些相关内容,从而认为《香玉》篇是《石头记》许多重要构思的源泉。  相似文献   
33.
《左传》、《国语》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思想是在春秋理性与迷信交织存在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时代思想烙印。它记载了心疾、无慧和童昏等生理性心理疾病,描述了顽、贪琳无厌和好沽等心理性心理疾病,并对生理性与心理性心理疾病的关联有理性认识;分别论述和总结了情绪、神志等生命力、行为乃至人格等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包含“视正听和”、日常行动不“壹”、分业居住、教育和“节”制是达到和保持心理健康途径的思想。这些对今天心理健康建设具有可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35.
赵宧光是明末著名学者,其《说文长笺》为明代文字学之巨著。自清以来,此书备受指责,而遭学者冷眼。从传统语言学发展史来看,它的学术价值应该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6.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37.
38.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9.
《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早期的作品。此赋采用符号化隐喻和象征的策略,把对礼的宣扬和文学审美结合起来,表达了他对"欲"与"礼"关系的认识。赋中,东邻之女代表着人的自然原欲,是色欲的符号;"墙"则是礼的符号、礼的隐喻,代表着"礼"对人行为的规范与限制;而登徒子、宋玉、章华大夫三人,则构成了礼秩序中的欲与礼冲突的三个层面,分别代表了世俗社会对礼的三种观念。  相似文献   
40.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胆﹑叛逆﹑与众不同,曹禺把她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凸现出来,她们不再是男人的影子,而是像男人一样能够争取主动权、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曹禺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创作特点;但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在她们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中决不起主导作用,“情出于性”,所以,作者从情爱角度,将其投放在情感的三角关系中,用人性化的文笔剖析中国千百年来封建女性悲剧的实质——人性的复苏乃至与整个男权社会抗争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