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578篇
科学研究   61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45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辛亥革命对江西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民初江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初年,江西地方政府通过采取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新教育宗旨,建立与完善教育行政机构;推行视学制度,加强政府对教育教学的监管;积极筹措经费,缓解教育资金不足等措施,新的教育制度逐步在江西确立。  相似文献   
72.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
关于《离骚》中的"女媭"形象,一直众说纷纭,有"原姊"、"侍妾"、"使女"、"巫女"等诸说。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女媭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形象,通过博引旁征来证明"女媭"的身份。如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女媭",将其看做一个凝结诗人情感、表现诗人灵魂的象征"符号",则更能深刻地体会屈原愤激痛苦的情感跌宕和其傲然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74.
2006年,傅璇琮任博导,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指导博士生,这标志着先生的学术与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6年来,傅璇琮出版专著《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才子传笺证》、《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担任《三字经》编审委员会主任,发表《〈唐诗纪事校笺〉掇误》等学术论文,以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方式鼓励博士生探索实践,并在教学中融会自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75.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6.
考证历代文献可知,"和"的本义指唱歌时候声音相应,引申为不同事物的协调统一。"和谐"首先被使用在音律上,用来指乐器和音律的协调相应,也指自然万物的协调统一。古代对乐理与自然和谐的阐释,被进一步引申,应用到家庭和国家等社会政治领域中,其词性有名词、动词两种:作为名词是指各种事物"各安其位、不相凌越、各得其理、相互配合、相互回应",作为动词是指使家庭、社会、国家和谐。  相似文献   
77.
道是秦汉政府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地方行政建置,相当于县。文章对近年来秦汉道制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以学术界关注较多、争议也较多的几个问题为切入点,即关于道制的起源、道制形成的时间、道的数目、道与县的关系。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虽各抒己见,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很多问题仍存在争论,未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8.
张蕊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78-81,13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近体诗,而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典律诗写作理论。律诗的各联与起承转合的各个部分分别对应,各联在整首诗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起承转合理论同样适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分析;为考察起承转合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间的关系,从寻找英汉语篇篇章结构中的共性目的出发,首次采用主述位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挑选的五首十四行诗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五首中国古典律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中国古典律诗,"起承转合"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1-4,5-8,9-12,13-14;(2)1-3,4-8,9-12,13-14;(3)1-5,6-8,9-12,13-14。  相似文献   
79.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学术界一致认为,魏源治经好求圣人的微言大义,其著《诗古微》主要目的在于阐发三家诗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源《诗古微》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扬,主要体现在发掘《诗经》四始的微言大义;调整十五国《国风》的次第,从而阐扬《春秋》尊王大义;发掘《诗经》当中的"夷夏之辨"思想。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