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8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永嘉学派以经制治法之学著称于世,三礼之学成就突出。张璁在这一学术传统熏陶下精通礼学,恰逢时代需要,脱颖而出,成为一代礼学大师。其治学方法是考经据礼,援古证今;名必当实,不可强为;明辨异同,实事求是。其礼学思想认为,礼源人情,不可违反人情;礼就是理,不可强词夺理;礼应随时损益,不可固执不变;议礼者应守正秉诚,以身作则。为了革新政治,托祖训改制,张璁提出修举祖宗法,嘉靖初年的中兴正是来源于这一礼学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42.
作为儒学地方化的一个学术派别——关学,其源远流长的“经世”思想和实践特点,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陕西精英阶层的政治倾向的变化,使他们走出了一条由恪守传统,参与维新到走向革命的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43.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44.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开设外国历史课程,具有代表性.京师大学堂的第三任管学大臣张百熙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外国历史依托中外史学课程开设起来,一般学习三年.聘请中外教习讲授外国历史,讲授教材重视西洋历史和日本历史.在入学考试、年假考试、毕业考试中都将外国历史作为必考内容,考试形式以问答题为主.  相似文献   
45.
何休作为汉代公羊学理论的总结者,依托对《春秋公羊传》的解释与发挥建构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借助于整顿和确立《春秋公羊传》义例,为困境中的今文经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的同时,再一次高扬了"大一统"的旗帜。他通过对"春秋之五始"的逐条分析,从超越与现实两个维度论证了"大一统"的合理性与神圣性,并最终落脚于具有强烈现实指向的君臣关系。  相似文献   
46.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47.
张守节《史记正义》声类38个,代表中唐时期的官话音,接近《切韵》.不同的是:唇音分化清楚;泥娘完全不分;喻三、喻四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48.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49.
1978年的夏天,人到中年的张洁用孩子气的纯真追求和寻找“不能忘记的爱”,寻找了近30年,终于发现了“爱是不能指望的”。张洁的痛苦与绝望是可想而知的,张洁的绝望与痛苦源于她爱的方式和爱的对象都是过于理想化的。从《爱,是不能忘记的爱》到《无字》,正是张洁生命的感悟和体验,现实一次次无情的打击使她清醒和蜕变,也使她超越与升华,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她将走出自己的情感漩涡。  相似文献   
50.
依据孟子、王国维、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曹雪芹与天恩祖德”这一重大问题。结合曹雪芹遥远的家世、生活的背景、不凡的经历,尤其参照《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对于天恩祖德,曹雪芹一方面虔诚地对待之,热情地颂扬之;另一方面刻骨地痛恨之,百般地诅咒之。他对天恩祖德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就是他悔罪心理与叛逆思想的反映;表现这种矛盾态度,就是《红楼梦》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