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国内首次对朱丹溪养阴疗法和方药特点及其临床运用的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与剖析,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论朱智贤与维果茨基的非智力因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我国的非智力因素观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朱智贤的非认知观点,即非智力因素思想;二是维果茨基对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看法;三是就二位心理学大师的有关思想进行了比较、评析。  相似文献   
83.
刘长河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42-43,85
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于80年前写下了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散文都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在词语选用、句子组织、辞格运用方面皆颇具特色,比较分析两文修辞特色的同异之处,对于今天的散文赏析和写作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4.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审美境界。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既有蕴含儒家道德审美特质的“气象”人物品藻观,也包含理学视域下“平淡美”的艺术创作审美,同时也概括为“德性相关”的审美旨归。使品评人物和文艺作品既有原生的道德依托又具备很明显的艺术趣味,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道德的和谐统一。朱熹的审美品评观成为品评艺术风格和境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85.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昊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6.
朱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浙江巡抚,是明代抗倭战争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史学界对其却毁誉兼有,褒贬不一.论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包括温州)海患与海禁政策,评判朱纨的功过得失,订正《明史》,并讨论“倭惠”的性质,对研究抗倭战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朱熹把“文体”与传统的“音韵”、“训诂”注《诗》重点并置,充分体现了他自觉的文体意识。《诗集传》对《诗经》文势相贯特点的重视,是对毛诗《传》《笺》《正义》的继承;而对《诗经》辞气的整体把握、对“温柔敦厚”的伦理意识所形成的含蓄文体风格的提倡,则是重涵养功夫的理学视野为朱熹带来的对前人的突破。有关体裁分类的辨析,朱熹引当时诗学已普遍使用的“体格”观念入《诗经》学,认为大小《雅》是对固有音乐典范的再创作,并将风雅正变与文体风格的正变关联起来。朱熹有关《诗经》的文体批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是现代诗学的一大公案。从这场争论中可以看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现代性思考:时间引领着空间归于音乐的永恒,时间附属于空间产生的静穆,以及时间浑融于空间散发的美魅,这些都离不开情思与意象的融合,也即是美的主观情趣与客观意象的统一。朱光潜的美学观是在历史与当下的时空经验中作出的具有深刻续接意义的现代思考,至今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南京》是朱自清先生众多散文中较为著名的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通过炼音、炼词、炼句等修辞方式,抒发了对南京的怀古与赞美之情。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南京》一文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并在写作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90.
朱自清是散文圣手,又是功力精湛的文学评论家,是十分典型的学者型作家。其文学评论将学理精神与文本批评、史笔意识与现代理念,将理论色彩与形象品格、审美愉悦与诗体散评,将辩证视角与精神探寻、入学思考与文体风格这三对关系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