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84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90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  相似文献   
42.
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的现代主义,具有不自觉生成、不完全形态、消减与中断等总体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采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44.
张昆华是云南著名的彝族诗人、作家.他在近50年的文学创作中,于小说、散文、诗歌都成绩不菲,令人瞩目.本文通过对其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的梳理与探析,论证其创作的概貌、本质、特征及意义.  相似文献   
45.
张爱玲和苏青的创作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关注女性的附庸地位,审视女性的奴性心理以及批判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实现了对"五四"女性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46.
张蔚华与东北抗联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坚持抗战长达14年,凝炼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的抗联精神。追忆张蔚华同志的事迹,其一生都与东北抗日战争紧密相连,他的抗日救国业绩真正体现了投身革命、忠于祖国、不畏艰险、勇赴国难、大义舍生、勇于献身、生死相依、团结御辱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学习并深入研究张蔚华的英雄业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张厚生与钱亚新两位图书馆学家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论文从相遇相识、学术通信、科研合作、日常交往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与钱亚新的学术交往,较好呈现了学术前辈提携培养后辈与学术后辈尊重学术前辈的学术承传和敬老的传统。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三段分析法经常被用于小球比赛领域,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分析王皓连着三届奥运会都是奥运亚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于先生治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