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536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0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与物为春”乃是因和谐融洽的物我关系所引发的审美体验。具体而言,它表现为“万物与我为一”与“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前者意味着主体消解了自我与他物之间、他物与他物之间的人为界限,主体与他物在道的层面泯然相亲。后者意味着主体与他物之间无心的顺应,主体既不以一己意志去主宰他物,亦不因功利关系而迎合他物,物我相宜无逆。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启发了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2.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对《孟子》中“之”字的使用情况从语法功能、语用功能两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孟子》中的“之”字几乎包含了它的语法语用特点,即大部分充当宾语,少数充当定语,语用功能主要是标记和回指。  相似文献   
144.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狐意象,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聊斋志异》中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的狐意象,既是作者寄托情感、慰藉心灵、超越现实、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6.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7.
粱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论在梁初三十年左右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与武帝排抑四声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8.
咒鬼经<之子宜乍>是彝族原始宗教祭司--毕摩关于鬼的起源的诗性阐释,是远古时期彝族先民之"志"的诗性表达.它不仅是一部毕摩宗教经籍,同时也是一部优美的神话叙事诗.经书折射出了远古时期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巫术、民俗事象、药理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文化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9.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50.
蒲松龄的文学理想,是用小说这种文体,营造出一种堪与诗歌媲美的艺术意境。除了由诗歌脱化而来的作品,以及依靠诗歌来带动情节发展的篇章,《聊斋志异》还通过假象世界的诗意宣写,成功地完成了对诗歌意境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