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7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也是海南文化鼎盛期。诗文小说《钟情丽集》是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大发展的产物。从明代中期开始,海南文化被内地文化“同化”的现象比较显著,其地域特色较少被关注,这在公案小说中有所体现。受交通制约,海南与内陆之间一直存在隔阂,表现在明清志怪小说对海南的描绘,往往掺杂神秘想象和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海南本土作家极少从事小说创作,这与小说的文化属性及海南文人的文化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清钞本《类姓登科考》是一种体例独特、史料价值突出的科举文献,以前学者对其相关信息缺乏相对准确的著录。从藏书印、时人征引、地名变革和避讳改字等角度,对其作者、成书时间进行考证,认为该书确为盛子邺之作,写成于康熙元年之后、康熙四十年之前。该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参考时需要注意辨别。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古代三位清官 :宋代包拯、明代况钟、海瑞入手 ,分析他们的言行和作为 ;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 ,不无借鉴作用 ,对于各级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比"、"兴"与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诗法的"比"到意象的诞生经历了从"以彼物比此物"到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再到比物抒情、"意""象"合一的过程。从原始宗教中诞生的"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过滤掉了原有的宗教意义,演变成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作诗法,在歌咏"他物"中抒发主观情感,"他物"就变成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载体,成为主客观融合的审美意象。"比""兴"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诗歌意象的创造,也推动了诗歌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05.
陆云龙是明末清初的评选家、出版家。在竞陵派风行的时期,他选评、出版了一些钟惺的诗文,表现出较为现代的小品文概念,以及与钟惺较为相近的文学观点:反对复古模拟,文学要表现情感,要讲究作品的结构,等等。这些对于陆云龙、钟惺的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7.
邢邵是北朝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今存28篇,包括赋作《新宫赋》一篇,其余皆为应用文字。邢邵散文内容丰富,行文骈俪,或典丽.或华赡,以文采见称于时。其中,《萧仁祖集序》一文反映了邢邵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8.
《红楼梦》第十六回末关于秦钟之死的异文众多,且相去较远,只有早期版本中秦钟还魂并劝宝玉立志功名的处理最为妥善,最贴近作者本意.早期版本中秦钟遗言劝宝玉相对于前文显突兀,但并不矛盾,这样的处理中带有作者的深意.秦钟这个角色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功能性重于情节性的人物,其临终遗言中“悔迟之恨”的设置关乎全文要旨.《红楼梦》有将宝玉、秦钟二人合一的倾向,秦钟临死悔悟是作者对宝玉的讽刺和惋惜,也是作者本人忏悔之情的表露.从《红楼梦》的对称性上看,这种设置符合全文结构特征,更贴近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109.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0.
“中”、“和”的字形字义主要源于古老的礼乐传统,是华夏民族生存智慧与人文理性的凝练与展现,并构成了礼乐的价值内核。“中”强调的是经权相济的经验智慧,为礼乐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理想,乃礼乐生活的价值旨归。礼乐之“中和”精神的形成有着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的意义,不仅体现出了华夏民族对于真、善、美的理解与推崇,更是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核心精神,乃其得以绵延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