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现代作家周文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导致他在中国文坛上起落沉浮,甚至在特定历史时期消失得无影无踪。要还原周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强化对周文作品本身的研究,更要在高校现代文学史以及现代作家作品教学中凸显周文作品独到的艺术特色。同时从周文研究现状分析其逐渐回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2.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并成功运用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其内涵十分丰富。“求同”和“存异”是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求同”是寻找事物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是以“存异”为基础;“存异”是为了达到“求同”,二者互相联系。周恩来运用“求同存异”思维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3.
在唐宋古文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文道”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因而唐宋文道关系的演变就显得错综复杂。由“道统”、“文统”到“文以明道”,由“文道合一”到“文以载道”,最终发展为“作文害道”。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不仅提出了“道胜文至”、“道以充文”、“重道而不轻文”的文道观,而且扩充了韩愈“道”的范畴,将道分为“圣人之道”与“诞者之道”,赋予“道”崇尚实际、重视实用的新内涵。他强调:“文与道俱”,将文品与人品紧密结合,欧阳修纠正了唐宋古文运动以来“文道关系”的错误倾向,从而摆正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的“文道观”更是受到了《周易》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4.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二程从学于周敦颐的时间,不止是庆历六年在南安的一次,而且还有庆历八年或皇祜元年在郴州的一次;二程兄弟向周敦颐学习的内容并不限于人生修养方面,而且在某些学术观点上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45.
《诗经·卫风》因爱情诗居多,常被研究者指为“乱世之音”、“靡靡之音”。然而,透过这些情诗,后人也可以一窥两周时期的风土人情。以《卫风》为基础,可探寻当时人们的婚恋习俗。  相似文献   
146.
周恩来精神的提出及其特定学术内涵的确立,周恩来精神内涵的概括、实质的解读,周恩来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及周恩来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的关系等问题,是周恩来精神研究一系列重大问题。周恩来精神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是周恩来研究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7.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48.
周紫芝的《竹坡诗话》是“论诗及事”诗话体制的著作之一。内容上侧重格律字句和用事考据的述说,其中夹杂诗人的轶闻轶事,诗学见解穿插于闲谈间,有浑然天成之工。通过分析诗歌创作、诗歌鉴赏揭示其丰富的内在涵义,从对诗话风格的探讨中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49.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50.
周作人的附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他在1937年没有随北大师生南下是他后来附逆的一个重要条件。周作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他所接受的西方的人权理念和人道主义观念,他对于个性自由的尊重,都是造成他没有随北大师生南下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