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周恩来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论述 ,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他提出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改造认识主体的思想 ;他对精神生产如同物质生产一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论述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 ;他关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这一思想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2.
咸阳渭城北周墓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周墓葬(主要为帝、臣)大多在咸阳市渭城区内。本文就已发现和发掘的北周墓葬作了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3.
从古文字看商周祭祀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非常迷信,祭祀特别频繁。周人在商人的废墟上立国,传承殷商祭祀文化,并进行了诸多改革,从而形成独特的周文化。从商至周,祭法由繁趋简,祭祀对象由天神,地祗、人鬼几乎无所不祭转向主要祭祀血缘近亲、祭品种类、数量由多变少,祭祀场所主要转向宫内,祭祀观念中渗入新的内容“德”,并以祖德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4.
前人对周代命氏方式众说纷纭,周代命氏方式应大体分为10类,包括以国、以邑、以字、以官、以名、以居、以谥、以爵、以身份、复氏诸种。并考订了各种命氏方式的产生根源和应用规则,对前人的某些误说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65.
中国现代文学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性质不仅在抗战以前的海派和京派文学以及抗战时期张爱玲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也表现于抗战时期的北平文坛.除了中国人在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顽强抵抗使侵略者无法以彻底的文化殖民控制北平文坛之外,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非官方京派文人也使半殖民现代主义在北平沦陷区得以继续存在.即使官方文人如周作人和沈启无等,也因其早已根深蒂固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文学立场而无法在文学层面跟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节奏.  相似文献   
166.
殷商时期的人们受原始思维的神秘性和笼统性的支配,使其文化呈现神本特质。社会的动荡,理性的觉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动摇了殷商神本文化的基础,使其向西周人本文化转变。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制礼作乐”的文化创新,彰显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由于西周时期的人本文化被后世的儒家继承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规定了中国基本走向。将它与西方人文主义进行必要的比较,可以凸现西周文化的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7.
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称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称数的不同,可以把西周汉语中的“余(予)”“朕”“我”“印”“吾”五个第一人称代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指称单数的,如“余(予)”“朕”“印”;一类是既可指称单数又可指称复数的,如“我”“吾”。对每一个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数情况进行论证和统计,重点讨论“我”在称数方面的历史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8.
张晓宁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66-67,84
山水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题材之一,但在宋代正统散文中却不易找到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宋代词序中却有不少可以山水小品视之,成为山水小品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的归宿之一。之所以如此,与词序是一种非独立的文体不无关系,通过分析以姜夔与周密为代表的山水词序便可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169.
周济提出"寄托出入"说,并提出著名的"词亦有史"的观点,同时,周济追求"归诸中正"的雅正美学风格,周济词学思想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是很明显的。周济词学思想的儒家色彩既是在清代的时代背景下,推尊词体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对词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0.
前老子时期“道”语词的发展及哲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于考察老子同时代以及之前“道”这一语词及其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考察它的原始义以及后来的各个衍生义,由此把握道从日常语词发展为哲学概念的完整过程。其具体包括:(1)“道”包括道路、引导在内的原始含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2)方法义;(3)社会法则义;(4)道德义;(5)自然法则义;(6)更为普遍的规律或法则义;(7)由原始而发展的言说义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子之前或同时,关于道的语词内涵发展所已到达的进度,了解老子“道”的哲学的概念准备,了解前人为老子哲学所奠定的观念甚至是思想基础,并了解前老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内在连接。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老子的道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是前老子时代关于道的丰富理解或认识构成了老子“道”的哲学的坚实概念与思想基础。老子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向着抽象与系统高度的辉煌一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