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078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9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从对二十世纪以来《海上花列传》研究的论著与相关论文的梳理与归纳可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同时也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相似文献   
12.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汉字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的字处于古字向今字过渡的完成阶段。20世纪以来,关于两汉的通假字现象,人们曾经做过不少研究.章针对这一时期两汉通假字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传世献和出土献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中州集》是一部由金代大诗人、文学批评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总集。总集中对所收作家"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这些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记载了字号、籍贯、科第仕历、生平事迹、趣闻轶事,而且还记录了许多名句佳篇、诗文著作及诗词评论等。宋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中对"诗话"的概括是:"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如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州集》作家小传确实具有诗话性质。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的格律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来了种种的非议。本以北宋后期的时代和创作倾向为背景,结合词的发展及周邦彦的具体创作,阐述了清真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后,周恩来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决策出兵救危,做好志愿军的后勤“部长”等事例的叙述,赞扬周恩来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的卓越才能,体现周恩来热爱和平,同时又不惧怕侵略的国际主义思想和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大新小说中抗争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大新在他的盆地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性格复杂、充满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抗争的对象不一、方式不同,但作家对她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追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颂,表现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具有鲜明的崇儒思想,但班固却不是唯儒家思想是从。在《汉书》里,道家思想仍然有相当的体现,其中明引或暗用道家学说的地方并不少见。班固对道家思想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吸收了其较多的合理成分。班固在《汉书》里体现的道家思想可从其家学渊源和自身遭际中寻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师的附会,使得《卷耳》中“周行”一词的训释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其进行详尽爬梳的基础上,通过对该诗主题的文学性分析及“周行”二字文字学上的溯源,并根据其在语言逻辑和艺术表现上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这对全诗及《诗经》的研究显然有更深的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