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078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9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汉前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真正确立,儒学成为思想化的主流,谶纬盛行。白虎观会议实现了谶纬、今古经学的合流。东汉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化思潮兴起。思想化的多元化为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营养,其治蜀的政治措施是对汉末诸种化思潮的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42.
对于《汉宫秋》主题,传统认识有两大误区,即过分注重了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性和错误观照了作者的民族情结,从而导致理解与文本间多重矛盾的产生。根据对作品及作家的整体理解与剖析,《汉宫秋》是作者命运人生观的一种文学化图式,富有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43.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44.
<汉书>是划时代的史学名著,而它的人物传记也是辉煌古今的传记文学名篇,具有典雅醇正、谨严整饬、博赡弘丽、凝练简净、古奥缜密等五个方面的文风特点,并且此种文风的形成各有其原因.时至今日,理应调整认识,详作评价.  相似文献   
45.
周紫芝是南宋初年有名的诗人,有近二千首诗传世,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乐府诗。他有明确的乐府理论指导创作,从而使其乐府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当时诗人,在南宋初年诗坛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6.
关于汉赋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均未切中要害。通过考察比较发现,汉代散体大赋和纵横家散在创作动机、叙述角度、结构布局及其思想倾向、体特点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极大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笔认为先秦纵横家散才是汉赋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47.
《汉郊祀歌十九章》是汉武帝时祀五郊的乐歌。它虽然歌辞古奥艰深但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它以简练传神的语言营造出杞神迎仙的神秘氛围: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塑造出生动的神的形象来表达人的理想,并且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写祥瑞符应;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自由灵活,挥洒自如的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48.
儒士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儒士们以六经为务。汉初儒士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兢兢业业钻研儒学,弘扬文化。汉初儒士基本由三类人构成:第一类是儒学实践型,以叔孙通及其弟子为代表,他们着重继承和改革先秦儒家礼仪,为汉立法;第二类是理论型,以陆贾、贾谊为代表,他们居官为政,直接从事儒家政治和理论文化建树;第三类是教师型,从事学术义理的研究,并开门授徒,薪火相传,以专门的学术集团为代表。儒士们的努力,为武帝时代经学昌明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9.
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文化冲突不同,王船山与曾国藩的处世抉择不同,生命风貌各异。其中,王船山强烈的“夏夷之辨”、曾国藩的经世致用分别成为各自生命的特征。  相似文献   
50.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最早提出"孔颜乐处",经过研究论证了范仲淹较周敦颐更早关注、追求"孔颜之乐",并以此激励后生,为北宋儒学复兴培养了一批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