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2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包括赋之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纵横开阔,声情并茂,极富思辩色彩与逻辑力量。《古赋辨体》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从长期的低落萎靡走向了复兴的阶段。  相似文献   
982.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目的;第三,鲁胜首次归纳了名辩研究的方法等。但《墨辩注·叙》同样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时代局限,通过对叙的内容及其不足的分析,进而管窥鲁胜的逻辑思想及其派别。  相似文献   
983.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984.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现今活的方言材料考释了《醒世因缘传》一书中“雌答“、“大八丈“、“打“、“浓济“、“燥不搭“、“钻干“、“主腰子“七则方言俗语词,纠正和补充了对这些词语解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85.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问句系统,言语交际双方对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大小语境的制约下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6.
朱执信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十月革命前的 1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军的原则 ,实现对会党和旧军队的领导 ,加强部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工作。十月革命后 ,他主张“以俄为师” ,用革命主义来武装士兵 ,以此作为建军的根本 ,实行官兵平等 ,建立“寓兵于工”的新兵制 ,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劳动军  相似文献   
98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教育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历时13年(1936—1949),在这13年中,竺可桢通过艰苦卓绝地经营学校、不拘一格地网罗人才、以身示范地树立校训、廉洁自律地匡正校风、唯是以从地精研学术,终于把浙江大学从一所地方性的大学变成了当时国内四所著名的大学之一(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并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浙江大学之所以在当时能跻身于全国著名大学行列,是因为她拥有竺可桢这样一位好校长。  相似文献   
988.
朱熹主张“禀气定数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以及人类都是因为禀气不同而定的。他首先说明了“人”和“物”都禀气而成,只是禀气不同。又认为人的命运是由气禀决定的,认为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他还论述了“先天禀气”是造成人的“善”“恶”的品质的根据,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善恶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989.
《文选》是唐代及以后文士们文学创作的艺术渊薮,阅读《文选》也就成了大家学习前代文学作品的必经阶段。朱熹认为李白“始终”学《选》诗,并继而评价其诗“所以好”。朱熹对李白学《选》诗所强调的“始终”,具备“自始至终、一直”和“归根结底、根本上”的双重含义。同时,他基于复古立场对李白诗歌作出的“所以好”的评论,又因其“道文一贯”的学术思想而增添了强烈的道学色彩。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对《左传》预叙所体现的"崇礼"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从对国家命运的预测和对人物命运的预测两个方面,探究作者借预叙表达出的"崇礼"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