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02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庄子乐论,多在世态人情的叙事中加以表现,深入研究其意义能发现音乐与美学理论的许多根本问题,如音乐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专对性、音乐情感的本真性、音乐文本的多义生成及其与接受者的对象化关系的论说,生动反映出自然朴素的美学崇尚,以及对社会、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72.
浅谈《中图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通过修改类名、扩充加细类目、增加注释等修订方法,使得"中国地区表"在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疏漏,尚有待于再版修订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3.
孙锡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40-122
为深化对阮元《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的认识,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概括的方法,从背景、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剖析。阮元不但从异文和讹误两个方面对《左传》及其注疏进行校勘,而且将其原因进行归纳;其中体现了阮元校勘《左传》及其注疏的三大特点:高度注视不同版本的利用,条理井然、善于归纳,不分门户、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4.
朱东润先生编年校注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是研究梅尧臣的重要文献,但其间仍有可补正之处,今例举十二则,以求大方之家指正。  相似文献   
75.
唐春梅 《科教文汇》2011,(16):122-124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数字的文化内涵,如象征吉凶等;中国数字的特殊用法,如数字用着动词、表顺序以及表倍数等。并以《孙子兵法》中数字的使用为例,对比了罗志野、袁士槟两人对《孙子兵法》中数字的不同处理,从而得出对数字进行英译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6.
高职学生经过学习,知识丰富了,技能精湛了,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品质来导航,难免在走向社会之后出现过错,甚至导致失败。那么,怎么做才能保障他们能够成功地立足社会呢?最实用的方法是在大学期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一下《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可以给他们提供为人处事的准则和行为举止的规范。毋容置疑,《弟子规》是高职学生提升个人修养的良好教材。  相似文献   
77.
生活于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8.
《阳高》是广泛流传于广西百色右江河谷一带的壮族古歌,讲述了孤儿阳高为报家仇所经历的坎坷人生。抄本唱词用古壮字抄录,内容丰富,是研究壮族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珍贵语料。以田东县壮族古歌《阳高》抄本为依据,整理抄本的古壮字,考察其字形,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79.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0.
顾城和海子分属于当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派别,但同为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并最终在相近的时间走向死亡。这种巧合为探讨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提供了某种线索。论文将从比较顾城和海子的自然观出发,以二者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春天意象为例,来分析二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最后简要分析顾城和海子的诗歌风格,勾画出二人诗歌中的对立的主体形象,进一步探求顾城和海子诗歌中的死亡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