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577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Central State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SCA). Some of the earliest work in IC has come from universities in the CSCA region, such as Indiana University (William Starosta) an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Vernon Jensen and Rosita Albert).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est Group within CSCA in the early 1990s, IC scholars have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discipline by study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Several active IC scholars present their recoll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C research in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902.
Making scholarly information visible to web search engines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and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s no exception. Using a sample of award-winning undergraduate history papers and journals, the authors searched Google, Google Scholar, Microsoft Academic, and the author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o gauge the difficulty of locating these works. Given that many of these works were not easily found, results suggest that libraries and their institutions could be doing more to increase the discover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Based on the success storie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we offer strategies to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for increasing the visi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相似文献   
903.
钱基博先生等在引用"《中兴艺文志》:‘文史者,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追溯文史之名的缘起时,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书目》,后为众多学者沿袭引用。另外,亦有学者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馆阁书目》或者《中兴馆阁艺文志》,然此三种说法皆非是。《文献通考》中所称的《中兴艺文志》实为《中兴国史艺文志》之简称,"文史者,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应为《中兴艺文志》文史类小序中语。由于该书已佚,而《中兴馆阁书目》作为南宋官修书目较为著名,从而致后世学者误将二书混淆。  相似文献   
904.
周作人 2 0年代中后期的散文创作 ,在平静闲逸的表象后面 ,隐藏着一颗并不平静的心 ,他用自己的方式同社会抗争 ,以保全个性主义的独立自由 ,坚持五四的个性解放精神。平和是手段 ,抗争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905.
《左传》所引逸《诗》 ,沈德潜辑录 3条 ,逯钦立辑录 7条 ,似有疏略。另有 7条 ,是否逸《诗》 ,历来或有疑议 ,应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906.
预言贯穿《左传》全书,这是其叙事的一大特色。按其预测的依据将预言分为两类,并对其中通过观察人事所作的预言进行重点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历史观、伦理道德观和劝善惩恶的史学见解,。这些预言在全书的结构、叙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左传》的文学成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07.
《儒林外史》丧葬礼仪描写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涉及了大量的丧葬礼仪描写。从民俗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从民俗与社会生活关系等角度,对本小说中的丧葬礼俗描写做了多角度的观照。丧葬礼仪描写的价值在于以浓郁悲情氛围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段,揭示了明清时代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映了明清奢靡趋利的社会风气和下层贫困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08.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虚构。这种特征的历史小说在欧洲文坛出现与西方古老的文学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司各特正是接过传统,厚积而薄发,才成为具有开创地位的历史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909.
家族·女性·历史——女性家族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家族叙事是一种不同于男性作家讲述家族故事的文本实践。它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叙述者,以家族故事中的女性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女性与家族史、家族叙事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视域中的男性形象几个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和对女性命运的言说,观照女性反观男权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视角。  相似文献   
910.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在标点上的不妥之处有以下几方面:一、文义不明而致误。二、专名不明而致误。三、记言之辞与记事之辞不明而致误。四、句式不明而致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