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教育   16800篇
科学研究   1550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045篇
综合类   109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138篇
  2013年   1583篇
  2012年   1655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174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433篇
  2005年   1325篇
  2004年   1215篇
  2003年   1112篇
  2002年   945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二语习得理论,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翻译是一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翻译可作为记忆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和补偿学习策略来用,能增进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82.
黄震是南宋末年“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理学思想作为认识历史的指导,将历史事实赋之以特别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即他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对他的历史哲学的阐述,进而总结他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即黄震的史学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史学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数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进行的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基本上还是人们常议常新的杜威实用主义.新课标把数学定义为一个过程、一种技术,是为了贯彻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片面的数学定义对新课标的影响表现在:忽视基础,片面强调应用,不要推理论证没有了数学的灵魂,将教师角色错误定位.数学教育应该是改革而不应该是革命.  相似文献   
84.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集中地体现了这个改革逻辑,它冲破了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是关注学生成功的活动。  相似文献   
85.
《淮南子》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承先启后,在推类理论上,发挥了公孙龙注重类的内涵的研究,把墨辩提出的推类之难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把《吕氏春秋》所提的类不可必推问题作了阐发,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推类理论,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本文探索了新世纪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橡胶 /膨胀聚四氟乙烯粘合材质的 O型密封圈。实验表明 :新研制的产品使用寿命比丁晴橡胶单体密封圈提高两倍 ,达到进口同类密封件水平。  相似文献   
88.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忽视了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事实上,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混和而成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认为,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存在强化效应和反弹效应,共同规定和制约着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A long term action research programme initiated in 1987 by 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at th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 is seeking to develop a virtual class. The virtual class is regarded as the critical component of a new educational paradigm for a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action research programme takes the form of a spiral of cyclical attempts to create a virtual class. Each attempt is seen as a syntagmatic episode of a virtual class paradigm attempted in the light of an existing paradigm. The results of each syntagmatic episode are seen as influenc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aradigm.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