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1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教育   10813篇
科学研究   1609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489篇
综合类   61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37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1088篇
  2013年   1986篇
  2012年   1407篇
  2011年   1345篇
  2010年   915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38篇
  2007年   1083篇
  2006年   1024篇
  2005年   852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4):392-395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实践表明,灵活运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对备选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等进行定量评估,还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编委。备选编委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编委会换届改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郭伟 《编辑学报》2018,30(2):137-140
大多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效果不理想.通过文献及实际调查研究学术期刊新媒体的规模,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学术期刊新媒体关注度低、互动性差、推送频率低的原因.提出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科学谋划,合理定位新媒体; 加强内容建设,凸显平台特色; 打破技术壁垒,培养新媒体人才; 探索、创新媒体融合模式; 建立客观的学术期刊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中文学术论文用户使用模式有助于分析使用规律,为应用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八个学科被CSSCI或CSCD收录的61本开放获取期刊发表于2014—2015年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以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上的使用数据为来源,采用Usage Metrics的方法,从用户平台偏好和用户兴趣偏好两方面比较中文学术论文的用户使用模式。研究发现:①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平台偏好存在差异。一是从学科视角看,用户整体上倾向于使用期刊官网而不是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而社会科学的信息集成平台篇均下载次数均大于自然科学。二是从期刊视角看,社会科学用户比自然科学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与信息集成平台相比,期刊官网的用户下载数据呈现更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期刊官网下载次数与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整体上的相关性较低。②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兴趣偏好存在差异。每本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前20%的学术论文的Jaccard相似系数较低;在所列举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关注主题不同。图7。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24.
民国时期的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不仅是理解中国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缘起的重要议题,在回应图书馆领域史学研究的“双重困境”方面,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梳理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主题发现,本课题难点在于庞杂的线索、社群与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介入等。由此,本研究吸收“世界体系理论”“书籍交流圈”等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理论视角,并阐述这一理论视角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界对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史研究的整体理解和把控能力。研究发现,“专业交往”到“文化外交”的视角渐变是民国时期中美图书馆交流的核心轴线,以此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帮助我们把握不同时期的交往脉络、主要成就和基本特点。表1。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125.
付国乐  张志强  颜帅 《编辑学报》2018,30(2):215-218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在遵守国内出版规定的同时,也要遵循国际出版规律.《遵循国际出版规律遵守国内出版规定——ISMTE 第2 届亚太会议综述(I) 》综述了此次会议的国际期刊品牌打造及编辑团队建设、JATS&BITS、ORCID、Crossref 4 个会议议题.本文针对会议余下诸如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Altmetrics、Open Access、Peer Review 4 个会议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会议综述(Ⅰ) 、(Ⅱ),希望国内学术期刊在借鉴国际先进出版经验的同时,也要务实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6.
杨美琴 《编辑学报》2018,30(5):503-505
通过分享笔者工作中遇到的6篇论文的审稿经验,分析学术造假论文产生的可能原因,提出医学编辑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同时给审稿编辑以新的启示:利用但不依赖相似度检测软件;警惕书写规范但存在某些破绽的论文;发现造假论文及时与作者合理沟通,以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7.
李晶 《编辑学报》2018,30(6):607-609
由于高校学报来稿研究领域广泛、涵盖学科众多、稿源范围综合等特点,所需审稿专家范围广且重复度较低,“审稿难”问题日益凸显。作为高校学报骨干力量的青年编辑,通常需要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应变能力强。本文结合自身工作,从青年编辑特点和优势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从熟悉专业、抓住机会、修炼自身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发挥青年编辑优秀,提高高校学报审稿效率。  相似文献   
128.
Communication quality between public service units in academic libraries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diocre and exceptional service. If units do not communicate well, patrons may receive in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short-term frustration, leading to long-term damage to the library's reputation. Poor communication creates adverse effects on employees through decreased productivity, negative work culture, and low mora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case study at one academic library. The authors share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libraries of every size and fiscal ability.  相似文献   
129.
130.
This study explores science communication on Twitter by investigating a sample of tweets referring to academic papers in five different scientific fields. The specifications of science communicators on Twit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ho initiate actions (by tweeting), the extent and quality of reactions (retweeting),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rac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weets across types of eng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i.e., dissemination,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 were explored. A broad array of actors is involved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on Twitter, with individual citizens and individual researcher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inciple, this is promising for creating direct interaction, which can be difficult through more traditional mass media. The vast majority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regarding academic papers is undigested dissemination with almost no sign of debate, contestation, or collective reflection. Another general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bot account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cien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 on Twi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