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可撤销行政行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撤销行政行为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对可撤销行政行为的研究包含可撤销的理由及撤销的限制。我国对此问题的规定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理论上都显得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可撤销行政行为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2.
论健康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环境,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笔者论述了健康课堂的必要性、健康课题的涵义,通过分析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提出了健康课堂的实施及健康地解决问题行为的方略。  相似文献   
23.
请求和拒绝是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典型代表,并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可用以探讨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中介语特色。个案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尚未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礼貌程度,因此加强建设旨在提高语用意识的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尤其是礼貌地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一种定期出版刊物,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科技创新知识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完成这一功能,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怀疑的意识、批判的理性、协作的态度、超越的理念等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5.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的价值知识和道德知识,元伦理学家大致将这一问题归为普遍的伦理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语言分析阶段产生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等学派;在言语行为分析阶段,元伦理学逐渐与先验理性主义、现象学直观主义相结合,形成商谈伦理学以及主体性价值论.推动了普遍伦理知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6.
处罚是体育社团行使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体育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例,在分析全国性体育社团处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等4个方面探讨我国全国性体育社团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7.
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同时完成三种行动:话语行动、语现行为和导言行动。不同的言语行动体现出的会话含义表达出不同的语体意义,这在使我们在言语得体方面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28.
理论界有学认为《通则》中规定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是法律行为概念的倒退,笔认为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是反映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对法律行为肯定的标准,具有促进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情态动词具有人际意义和语用功能。从情态动词的功能分类出发,分别考察汉语表施为功能的根义情态动词和表推测功能的认识义情态动词在传达言语行为时其肯定、否定、疑问和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法结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人际含义,从语用层面体现了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揭示了情态动词的一些固定语用结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作为语块进行语用教学,促进留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0.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changes in the language of Swedish education policy have opened up a new social perception of education, in which space has been created for new actors, models and solutions in terms of managing activities in schools. Specifically, it seeks to illustrate how various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s have been authorized and disseminated without critical inquiry or resistance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To this end, we analyse how the specific, essentially contested concepts of health, value base and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employed in authoritative national documents over the two last decades. For our analysis, we draw on speech act theory, with a focus on linguistic performativity, as w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analysing how concrete authoritative actors have ‘performed’ various arguments. The analysis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ow the linguistic force originating from authoritative agencies can be used by different actors as a way to legitimize their arguments and ac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national authoriti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use of the three concepts analyse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mes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