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4762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33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随着Internet信息的迅速增长,快速而有效地查找网络信息成为获取网络信息的基础.为了实现高效查找web服务,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三阶段匹配算法,首先对web服务进行基于关键字的分类筛选,然后实现web服务基于语义的功能匹配,最后实现web服务的非功能匹配.实践证明,该算法能够提高web服务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982.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83.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一种"远"在其中,或是景之远,或是思之远。"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为例,结合"三远"带给人的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来阐释"远"与中国美学内涵的关联,以此为突破口来解释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远"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984.
2011年4月,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其中专场讨论了中国当代作家姜戎的《狼图腾》。与会者围绕作品就当前中国民族身份认同、生态关系、"狼"和"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985.
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意蕴,它是南丹白裤瑶族群集体记忆的“史书”,是南丹白裤瑶身份认同的表征,凸显了白裤瑶族群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86.
一个新的隐喻、转喻形成后,或者会被人们经常使用,经久不衰,甚至形成新义,或者在被使用几次之后,给人以"俗套"的感觉,不再具有感染力。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本文试图从范畴理论和审美疲劳两个方面尝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87.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88.
沈从文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悬疑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意境式结尾和对话式结尾。其美学价值极高,具有空灵美、意境美和神秘美。沈从文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尾方式,不仅类型多、富于变化,而且独具特色、别具魅力。在结尾艺术上,他可以和鲁迅、莫泊桑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相媲美;而在结尾之美上,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对电视艺术和审美文化相关论说的研讨和借鉴,借助中国电视媒介环境的分析,试图从多元、重构、审美生产、审美消费和审美批评等方面探讨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0.
东坡"清"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其中的"清"主要指向客观的自然景物、主体的审美心境以及诗乐的独特格致,但很多时候这几种意蕴在东坡"清"词中是合而为一的,即东坡"清"词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清"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