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317篇
科学研究   16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3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通感视野下进行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表现力,通过体验情感美,拓展想像力,徜徉意境美中去倾听人的生命、关注人主体,从而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进而丰富、健全人的感觉,使生命在通感审美中诗化,使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相似文献   
112.
“精确并非真实”是马蒂斯对造型艺术的独特见解 ,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它要求艺术家自发地或无意识地根据自己对客体的独特感受 ,选用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的对象 ,在轻松、自然、随意中 ,追求更高秩序的美和心灵的表现 ,把对象本质上的真实当作艺术的灵魂来揭示。  相似文献   
113.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罗贯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而塑造的千古英雄,文章运用审美意象的理论分析诸葛膏的感知性,想象性,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4.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15.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区分、选择和对立是和社会等级次序的区分、选择和对立相互对应的,反映的是社会的功利性目的。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审美的功利性内容是和消费者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等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消费的公共话语系统操纵下的功利性的审美实践。审美趣味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的共时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历时性的趣味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6.
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跨文化美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跨文化审美的问题。客体性的公共性是跨文化美学的物质基础,而主体性的公共性是跨文化美学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跨文化美学中还应考察符号和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117.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就如何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能对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有所帮助。要开展审美鉴赏,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创设美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共鸣;促进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8.
从乐器的起源到独立的器乐曲标题的产生,从具有人文意义的标题命名到标题的完善,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深深地烙下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印记。标题的源流、分类及其变易现象,标题性音乐与非标题性音乐的美学原则,音乐标题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标题中所反映出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等问题,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些特点。弄清这些关系,对于当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当前,男性幼儿对舞蹈活动存在较为严重的兴趣缺失。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存在表层与深层原因,他们在舞蹈动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偏好与审美表现特征,需要采用顺应幼儿性别天性、与幼儿学习特征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策略,以焕发他们的舞蹈热情,提高其动作审美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