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316篇
科学研究   16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3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2.
丰子恺培植“艺术心”的美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美史上独树一帜。本文围绕丰子恺倡导的“艺术心”作细致分析,揭示其“艺术心”美育观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观、艺术教育观的基本要点以及对于现实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3.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与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尚“雅”、尚“静”、求“善”、尽“美”。从上古三代到今天,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一个支柱,始终支配和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就必须对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系统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本拟从剖析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两个方面加以纲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由原来的"工具本体"逐渐转向"情感本体"。发生这一转向是有着深刻原因的,而在此转向之后李泽厚本人的学术兴趣也逐渐由美学转向人类学。  相似文献   
95.
雷霞 《成才之路》2020,(7):88-89
实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实现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音乐教学案例,指出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实现音乐意境的构建,要在音乐鉴赏中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要借助信息技术打造能动的音乐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6.
缠足习俗起源于北宋,没落于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缠足习俗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大不相同。宋代时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驱使缠足从理想走向实践;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缠足习俗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明代时缠足习俗才真正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清代统治者屡禁缠足而不止,不仅有汉人的抵抗和缠足习俗早已深入人心等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禁令不彻底,措施不合理等制度上的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社会的大变革,终结了中国缠足的时代。  相似文献   
97.
生命德育是以促进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宗旨的。而美与生命共在,审美是生命的最高存在形式。由功利化德育走向审美化德育是生命德育的追求与最终归属,审美化的生命德育是生命诗意栖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8.
清代赋论提出了赋家的道德、学问、艺术修养与赋品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人品与赋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背反的,需要针对特定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强调“要作风雅之赋,先作风雅之人”,“赋的根柢工夫,不在赋内而在赋外”。在艺术修养方面,提出了“清秀、洒脱、庄雅、古致”四种审美品格,对古理论家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有所补充。研究清代人论“赋家的修养与赋作的品格”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学理论批评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学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高师美术系《美术教育学》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原则,应在肯定《教育学》所列初中教学原则适用于本学科教学的基础卜,补充“审美性”、“创造性” 与“协调性”原则,分别阐述原则的含义、提出原则的依据以及原则运用的要点。其中关于“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即在于教学内容的艺术属性和教学手段的审美特征”,关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的高水平发展以及二者的协调和谐,是人创造活动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关于“协调性原则是辩证施教的原则,是一条‘运用原则’的原则”等创见,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