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4147篇 |
科学研究 | 107篇 |
各国文化 | 5篇 |
体育 | 153篇 |
综合类 | 300篇 |
文化理论 | 2篇 |
信息传播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348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358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321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55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取代的独立地位,以及对大学生成材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加强高校美育工作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992.
丁学松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8-91
在启蒙运动前,虽然也有部分学者、诗人认识到了想象的重要性,企图给想象以应有的地位,但是总的看来想象是处在被压抑的角落里,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想象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它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而对现代性进行反抗。 相似文献
993.
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影响着作家的人生观、审美观,鲁迅小说中每一种民俗都有着深远的审美意义:乡土情结、爱恨情怀、悲剧意蕴、引起疗救。 相似文献
994.
王建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56-62
将美育理念贯穿于高职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明高职美术教学与美育的价值,探析高职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缺位及原因,结合中国画基础的实践教学,以“作品”“艺品”“人品”的“三品”教学理念,提出美育视角下高职美术教学的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辛让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91-93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真”与“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真求美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在以自然物为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做到景象真切,情感真挚自然.崇尚自然派标榜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认为真正引起美感的东西就在于斯,这是自然派区别于其他流派最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6.
通感是散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散创作中作家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通感这颗看不见的种子,经过加工、培养,使之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意觉等相碰撞,蹦射出美丽的通感之“花”,进而铸成一个和谐的、自成一体的“世界”,以此来渲染并深化散的意境,勾起人们美好的联想,表现着散深邃幽远的通感美,展示着散创作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97.
储建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99-102
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中,如何沟通读者与作品的时间距离,如何建构读者与作品的效果历史事件,如何实现读者与作品的视阈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哲学诠释学引导我们认识到,读者与作品之间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和视阈交融的关系,而且文学作品的真正存在只在于它的被展现的过程,有了读者的阅读理解和意义建构才能使作品获得活力和生命。 相似文献
998.
999.
刘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32-36
与晋唐田园诗相比,宋代田园诗的取象更注重丰富性、实用性和学术性。宋代诗人将乡间的飞潜动植统摄笔端,反映出他们强烈的创新精神,即敢于突破前人樊篱,以俗为雅,大胆开拓审美疆域;宋代田园诗对具有实用价值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格外关注,则与两宋务实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而选取学术色彩较浓的自然物象入诗,是和宋代学术风气渐浓、诗人的学养日益深厚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学校应当加强景观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景观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和审美个体对其蕴含的邃深意味的体验,以启迪的心智,培养思想情感,增强文化品味.学校可以利用绿化环境,美化建筑,设置雕塑,悬挂书画、净化场所等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