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5030篇
科学研究   20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92篇
综合类   46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61.
礼乐合称并不表示二者在先秦政教中始终一体而并重。礼教与乐教的关系与地位的不断变化,实质反映了先秦意识形态政策的变迁状况,对儒家礼乐文化思想之形成以及汉代意识形态政策之取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62.
室内装饰材料作为室内设计、装修的基本载体和最基础元素,是传达思想、观念与艺术形式的物质媒介,室内设计教育应该结合现代装饰材料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对装饰材料和与之相关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力求构成室内设计教育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相似文献   
863.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64.
鲜明的中西羡学比较、丰富的美学实例分析和构建中国美学体系和审美范畴的自觉意识,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与其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865.
本文主要是介绍嵇康“诗意的栖息”,追寻嵇康“游心太玄”的理想之路,探索向死而生——嵇康人格的哲学韵味。以为世人点燃心中的明灯。  相似文献   
866.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持续已近十年了了,在学者的广泛参与下.它已从政治层面转向了学术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传统学科的发展革新和学者的安身立命等需求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化,即依据传统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类型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代际传承的精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建立独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67.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68.
本文认为,中小学及高校的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作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容,通过教师多渠道的美育渗透,能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歌散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可以是:挖掘教材审美因素以陶冶情操、着力创设感染情境以激发美感、启迪想象以入境动情求美等。  相似文献   
869.
康艳 《丹东师专学报》2009,(4):81-84,140
1986年作为后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的一年,也发生了诗坛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即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它将诗歌创作沉入对日常生活的思考,通过语言的"自我表达"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体现审美日常化的创作取向。本文以于坚的诗歌创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相关诗论主张的清理、分析来探讨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坛在推动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范畴所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70.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刘勰是魏晋南北朝“美文”观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情采》篇把美文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个层面。这种对美文特征的系统概括与二陆美文观的影响是分不开。“二陆”的“美文”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