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30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主观范畴的“意”和客观范畴的“境”,它们在绘画“情景交融”的生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是艺术家和欣赏用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去补充、再塑造的艺术意象。  相似文献   
142.
律动欣赏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聋儿素质的提高。在上律动欣赏课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欣赏方法.注重增强聋儿的主体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聋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对律动欣赏的兴趣与欲望,积极地参与到律动中来。  相似文献   
143.
主体性是编辑的立足之本。编辑的审美主体性是人类性、个体性、群体性和交往性的多维适衡。现代化、市场化、受众主体地位的扩张是编辑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的影响因素。传播主体性与受众主体地位的失衡,编辑出版工作中出现审美价值消解、娱乐化、媚俗倾向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编辑主体性自身的失衡。  相似文献   
144.
论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构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欣赏不仅是体育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阐述体育欣赏能力的内容、特点,提出了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水平,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5.
环境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的构造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系统进行环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是环境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环境综合评价指标系统与环境核算体系的框架一致,分7个子系统,由众多综合性指标构成。子系统可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赋权;通过计算各子系统的组指数,进而计算出综合指数,可以对被核算总体的环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6.
音乐不仅是审美的对象,在其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上,更是美育的手段。作为音乐创作、表演的延伸,音乐欣赏是音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从不同角度对音乐欣赏进行科学的界定,不仅有利于发现音乐欣赏的本质特征,而且可以揭示其与音乐功能的内在联系。从而在音乐欣赏中探妹美育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最终为构建音乐欣赏的开放体系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越中览古》与《石头城》是两首咏史诗,将这两首诗从意境、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咏史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咏史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表现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人情美、饮食美、服饰美和生活环境美等多方面的审美意蕴,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审美追求,其中浓郁醇厚的人情美是其最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9.
艺术欣赏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展开,探讨心理活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找寻其规律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显示,本文第一次运用作者心境“内容”的概念,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文艺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历史性的揣摩、研究、探讨和论证。文中三个论点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结合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史料逐步推理而出。弄清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深入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