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30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观赏态度、行为及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观赏活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美学与体育运动自古以来,就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体育美”无时不体现在各项体育运动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他们热爱体育,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信念,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人文奥运”理念的认识,对“素质教育”命题和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体育课程内容和拓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内容的解读,以及对“终身体育”的理解,阐明了高校开展体育欣赏课的必要性。并从不同方面阐述了高校开展体育欣赏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体育审美设计是体育审美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体育审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可以把握好审美设计的方向。本文从审美设计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审美设计的几个原则,试图为体育的审美设计提供依据,以更好地促进体育审美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中国古代乐教是礼乐政治文化的产物,但其意义却并不仅限于政治。乐教发展过程中接受主体对乐的体验、认识与运用,拓展了主体深赋情韵的现实人伦关怀与道德理想,它自由无羁、充实光辉的人格精神冲破了有限存在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超越情怀。儒者在乐教中完成了人格精神世界的审美建构,其中含蕴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6.
本文探讨了“罗森塔尔效应”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对策,对现有的英语教育实践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7.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每一个翻译行为在本质上都意味着对价值的判断,比较翻译更是在此行为之上的价值判断。通过比较可以鉴别各译文的得失,在比较中采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试从句子形式、内容风格再现和文化传递三个方面对Kate.Chopin的短篇小说The Story of an Hour的两种中译本进行同项比较研究,旨在提高对翻译的感性认识,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8.
绘画造型语言的夸张是艺术家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艺术家审美品格和艺术造诣在画面中的表现。绘画是审美的,在一定的审美法则下研究形式、探索风格、挖掘心灵、铸塑灵魂是艺术本身对于夸张表现的必然要求。尚理求意,艺术的夸张植根于现实而源自心灵。  相似文献   
59.
把古老的道德融进书法艺术鉴赏中,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既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又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人文素质,也为社会培养了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60.
Russell D. Blyth 《PRIMUS》2015,25(3):265-278
Abstract

The author has taught an inquiry-based liberal arts mathematics class using the text “The Heart of Mathematics: An Invitation to Effective Thinking” by Edward B. Burger and Michael Starbird a total of 20 times since Spring 2001.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 have almost all been in non-technical majors and many started the semester with negative or ambivalent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ir prior experiences. The author has gathered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in this class that illustr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 during the course. In particular, the responses gathere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are often eloquent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great ideas of mathematics that students confronted in this course and about seeing many more and varied connections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the “real world” than they had previously realized exi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