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2篇
教育   680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The structure of David’s Bloor argument for the Strong Programme (SP) in Science Studies is criticized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anti-skeptical, scientific realism. The paper transforms the common criticism of SP—that the symmetry principle of SP implies an untenable form of cognitive relativism—into the␣clear philosophical issue of naturalism versus Platonism.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concrete patterns of SP’s interest-explanations and its sociological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involve philosophical skepticism. It is claimed, then, that the most problematic elements of SP reside primarily in philosophical skepticism. It is also claimed that this sort of criticism can be directed against other more radical, versions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722.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eachers relate their situational agency and professional assignment to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content and curriculum dilemmas. It builds theoretically on transactional realism and empirically on analyses of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eacher agency during the enactment of a new Swedish curriculum reform. To uphold a dual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relation to the curriculum as both collectively and individually experienced and as both an ideal and realistic–practical relation, we term the future as ‘projective experiences’, the presence as ‘practical-evaluative experiences’ and the past ‘iterational experiences’ in relation to agency. Especially,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what’ in the curriculum – what the teachers find intriguing, important or impossible and what affects how they relate to the curriculum as par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influencing their agency. This approach reveals that the crucial issue of teacher agency is related to the policy discourse on knowledge and equity as standards and the uniformity of assessment and its pedagogic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723.
瞿秋白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理论,以及后来的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人的文艺理论,此外还受到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苏联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庸俗社会学的影响,这些众多的思想渊源,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瞿秋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24.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725.
对作为诗人的废名,以往研究者的视点一般都较集中地停驻在对其核心诗学观及其诗的内容的解析上。聚焦于他在"厌世"的外壳下潜隐的写实倾向,表现于废名诗歌中关于人的母题一为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为关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6.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研究戏曲年画,探索戏曲与年画关系,将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流传与接受产生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7.
D·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是关于可能世界的一种解释理论。在与温和实在论的竞争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而处于不利地位。刘易斯认为可能世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这种可能世界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世界,相反,却是表达了可能世界的平权。对应体关系取代跨界同一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是为避免莱布尼茨同一物不可辨别性原理的失效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总体来说,模态实在论虽有各种问题,但它本身是流畅的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8.
自明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到80、90年代中国大文化背景的发展,再到当今社会各种思潮、元素的高度融合,中国具象油画不断呈现出昌盛繁荣的局面。而具象油画在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深受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镶嵌着时代的烙印。本文试图从具象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强烈的的地域特色方面阐述中国当代具象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9.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rk Twain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 Through the novel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some comments are made upon Twain’s realism.  相似文献   
730.
抗战与文学的联姻,使文学与政治的深度关联被建构起来。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作家在创作方法上选择现实主义,在文化观念上选择政治倾向性,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学意义。由于过分强调政治的功利性诉求,致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损害艺术审美性的"差不多"现象,同时文学大众化实践也陷入了无力平复普及与提高的冲突而导致的困局。面对这种困局,抗战现实主义话语的建构路径在于不断纠正不良创作倾向,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