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1141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74篇
综合类   19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阐述了推铅球过程中左腿支撑用力对提高铅球运动成绩的作用,介绍了正确发挥左腿支撑用力技术作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第5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的962次射门统计,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射门次数增多,但是进球率显著下降;总射门的97.3%在E、B区完成,超过28的射门是由中前场发动进攻形成;定位球和抢断球发动进攻形成的射门最多;总射门的47.8%在完成前只有2次以下的传球,29.0%的射门形成时间在4s以下等等;形成射门的进攻战术模型有中后场发动逐步进攻射门模型,前场定位球进攻射门模型苘场发动阵地进攻射门模型,底传中、边路长传中进攻射门模型,中后场定位球、长传快攻进攻射门模型,边路射门、门前补射进攻射门模型。  相似文献   
83.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4.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巩立姣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李玲超越器械和左侧支撑技术不好,左脚的着地方式不合理,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向前性不好;李梅菊左腿蹬伸不积极,腿部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85.
条码技术在图书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条码识别设备成本高,功能单一。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图书馆用条码识别设备,通过普通的视频摄像头结合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实现条码自动识别,具有成本低、可扩展性高的优点。实验结果和应用分析表明该设备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图书馆自动化设备。  相似文献   
86.
铅球项目考核成绩的回归评价法与传统评分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成绩的测量与评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学校的重要环节和体育教师必须履行的工作。科学地测量与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能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本文运用回归评价法评定铅球项目的考核成绩,并与传统的评定结果相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按体重制定铅球项目考核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7.
用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对内燃机气门间隙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气门振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测取振动信号获得故障特征信息,用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立状态特征模式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对故障的分类识别。考虑到内燃机振动信号的复杂性,采用了外触发采样和有效截取的方法进行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8.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利用减影技术,用两个CCD窄缝像机,对铅球飞行轨迹上的两个点的高度与时间实现了实时检测。在给定出手高度的条件下,计算机分别计算出铅球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最佳出手角度等飞行参数,然后提供一个角度大于或偏于最佳出手角的反馈信息。下一次投掷时,系统能够根据上一次投掷的情况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建议,即出手角度应该高一点或低一点。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实时反馈,是一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理想辅助器材,该设备尤其适合于具有较高水平的铅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8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several text-based methods for detecting duplication in scanned document databases using uncorrected OCR output. This task is made challenging both by the wide range of degradations printed documents can suffer, and by conflicting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duplicate. We report results for four sets of experiments explor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pace. While the techniques studied are generally robust in the face of most types of OCR errors, there are nonetheless important differences which we identify and discuss in detail.  相似文献   
90.
Generalized Hamming Distan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ny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related fields depend on a reliable measure of the distance or similarity between objects that, most frequently, are represented as vectors. This paper considers vectors of bits. Such data structures implement entities as diverse as bitmaps that indicate the occurrences of terms and bitstrings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edges in images. For such applications, a popular distance measure is the Hamming distance. The value of the Hamming distanc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pplications is limited by the fact that it counts only exact matches, wherea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rresponding bits that are close by can still be considered to be almost identical. We define a Generalized Hamming distance that extends the Hamming concept to give partial credit for near misses, and suggest a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that permits it to be computed efficiently. We envision many uses for such a measure. In this paper we define and prove som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ized Hamming distance, and illustrate its use in the area of object recognition. We evaluate our implementation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using autonomous robots to test the measure's effectiveness in relating similar bitstr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