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教育   4358篇
科学研究   25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51篇
综合类   43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商丘古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古城旅游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条件所限,旅游业的发展无大的起色,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探析古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个性和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扬,怎样处理和理解好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如何在加强集体主义的同时兼顾个人的自由发展,本文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始于魏晋时期的曹丕,其著作《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批评态度问题,其核心是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批评,从而引起人们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批评态度观.  相似文献   
74.
庄子的“吾丧我”涵盖工夫与本体两个层面,其含义是“唯丧我才能见道”,又是“见道后的自然解脱”。庄子“大木”的形象是丑的,但“大木”意象是美的,“大木”的本质是庄子对个体生死意义的独到领悟,又是一种超然而可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5.
近现代反传统语境中,科举制与八股文普遍受到不公正对待.从文化角度看,科举制是社会分工体系和科层结构的产物,其内在生命力至今不绝.作为考试文体,八股文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八股文是先民集体性文、文明、文饰、用八诸观念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产物,其贵重文明、辨物析理的文化精神值得继承.  相似文献   
76.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78.
古代日本佛教寺院势力的上升是以政治地位的提高为前提条件,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并且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佛教的影响而扩大,伴随着庄园制的发展而高涨的。本文着重探讨日本寺院经济在大化革新后到平安时期内发展、壮大的原由。  相似文献   
79.
罗兴甲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1):51-52,64
钱歌川教授在其所著<翻译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直译和意译举例〉中,以熊式一先生所译<西厢记>中一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塞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认为把"西风紧"译为"Bitteris the west wind",似乎有点犯了直译的毛病,而且前面的形容词bitter在英国人的观念中发生矛盾.并以英国的桂冠诗人John Masefield的<西风歌>出面说明.钱老提出"最好还是意译."笔者不敢苟同,遂从地学因素观点出发,分析阐明<西风歌>与<西厢记>中同为the west wind,缘何两者情景迥异的因果原由.若为符合英国人的观念,采取"入乡随俗"方式意译西风,似嫌欠妥.笔者赞同以"直译加注"方式以译西风,较为恰切、适宜.  相似文献   
80.
论语篇能力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在学生不完全具备语篇能力的情况下,不能过早地进行以语篇理解为主的教学法,必须先加强从句到篇的过渡性训练,进行误篇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语篇能力。本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在精读教学中获取语篇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