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3647篇
科学研究   25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77篇
综合类   53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0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释“忽”     
“忽”有“偶”义 ,可翻译为“偶然”、“恰巧” ,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相似文献   
62.
商丘古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丘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古城旅游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条件所限,旅游业的发展无大的起色,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探析古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3.
齐国大地军事家辈出,兵法著作内容宏富,孙武生长于泱泱大国的古老齐国,齐国是中国的兵学发源地,先秦的主要兵书出自齐地,孙武的兵学思想上承源远流长的齐国兵学传统流脉,深深承受于地域文明滋养,深深打上了齐文化的印痕。在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从姜尚到孙武再到其后的孙膑,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一脉相承的齐国兵学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始于魏晋时期的曹丕,其著作《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批评态度问题,其核心是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批评,从而引起人们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批评态度观.  相似文献   
65.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6.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67.
古代日本佛教寺院势力的上升是以政治地位的提高为前提条件,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并且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佛教的影响而扩大,伴随着庄园制的发展而高涨的。本文着重探讨日本寺院经济在大化革新后到平安时期内发展、壮大的原由。  相似文献   
68.
热贡地区六月会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特别体现在祭祀与舞蹈这两个方面。从中我们不仅能找到民间艺术“礼失求诸野”的影子,还能深刻体味六月会在社会渲泄功能方面、娱乐功能方面、宗教心理平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从地域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关陇、中原、吴越、巴蜀、岭南等地区的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日丰。但作为既有悠久传统,又有着典型的地域特色的荆楚地区的文学,从《楚辞》以后便很少有人问津,给人以楚文学从汉末就中流截断之感。其实,由于荆楚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性格,使荆楚文学一直以独特的地域性,流响在华夏文学的水脉里。  相似文献   
70.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许慎《说文解字》中与审美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两大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考察结论:中国先民审美意识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和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