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632篇
科学研究   10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22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2.
张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102-103,108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贯穿我国古代教育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本文回顾因材施教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向人们提示一个真理 ;因材施教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3.
晋商作为明清商帮之首,开创了对欧洲和蒙古的古中华茶马商道,其成功的商业经营绵延了五百年.文章探讨了晋商经营长盛不衰的文化底蕴,他们把儒、佛、道的文化精华糅合在经商事业中,不但通过言传、身教,更是通过建筑文化潜移默化地施教于从商子弟.这一点从晋商的故居和散落在他们栉风沐雨的艰辛旅途中的古中华会馆的建筑艺术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44.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45.
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美育是一把金钥匙,是古代文学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重德育、智育而弱化乃至忽略美育的现象.作为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发展美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从观念上真正重视美育,注重人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注意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其审美创新精神等对加强美育建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艺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它的流变发展反映着人类在不同时期内心的希求与期盼,以及对美的不断追求。而这一发展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和演变,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并从艺术形式、题材和精神旨趣,以及如何从中汲取设计营养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启示,确保了我们能够从传统纹饰艺术的"神"与"意"中找到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7.
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中教育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思想和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对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分别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两者都有比较完善的关于教育的思想内容。以这两个思想体系的相同和不同点作为基础,对两者在教育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分析它们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8.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的基本指向是培养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其中的“内圣”是以道德理性为前提,强调道德的自我力量,由“内圣”至“外王”,“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为官者的修己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性情上的陶冶,而且还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从德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牙、角、陶、蚌等器物,可管窥德州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石斧、石镰、石铲和蚌刀,说明德州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这里从事着原始农业生产;大量的石箭头、蚌箭头、陶弹丸、兽骨镞及少量的铜镞,说明渔猎活动仍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的陶制器皿,如陶灯、陶盆、陶豆、陶鬲、陶罐、陶鼎、陶杯等,说明当时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陶环、陶俑、陶牛、陶马、陶鸡、陶楼的发现,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畜牧业和家庭养殖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反映;特别是陶纺轮和捻线坨的多次发现,说明德州区域当时已有了发达的纺织业。在距今4000年左右,德州先民终于敲响了文明的晨钟。  相似文献   
50.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封建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与其他封建社会文化相区别的独特特征,如至公性、竞争性、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