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575篇
科学研究   10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41.
Formal edu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is firmly rooted in humanist ideals. ‘Becoming human’ by cultivating certain cognitive, social, and moral abilities has even symbolised the idea of education as such in Enlightenment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These ideas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under scrutiny by posthumanist theorists, who are addressing fundamental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questions about defining an essential ‘human nature’, as well as the elastic boundary work between the human and nonhuman subject. This paper responds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s on the diverse articulations of posthumanism in education theory and animal studies by investigating possibilities of a shar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allows for a productive dialogue between them. By analysing some of the meanings attached to the notion of posthumanism in education theory and animal studies, the paper begins to identify some instabilities of humanist traditions/ideals of education and explores posthumanist challenges to research on the institutionalised production, med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2.
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制约了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监测,开展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及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了一系列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建立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格局相结合的研究局面;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高原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变化影响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理论,还推进了高原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拉萨站已经成为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3.
佤族动物故事是佤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佤族民间故事中内容最丰富、情节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故事主题健康向上,情节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明快,虽篇幅短小,却多姿多彩,艺术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的正义、善良和智慧,生动地再现了阿佤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作品充盈着纯真与稚拙,洋溢着欢愉与变幻,极具自然美和质朴美,其美学特征与儿童的生命和精神中所蕴含的品格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44.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均在其民族的语言中有所表现。本文以英汉动物词汇为例,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典型动物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其文化内涵,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动物词汇上的表现。掌握这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一些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被赋予不同的形象,产生不同的联想,动物"狗"就属于此类。通过对动物形象文化内涵的研究,找出合理的翻译策略,正确传达作者的意图。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6.
王亚辉 《编辑学报》2022,34(1):48-52
本文旨在提出适应我国医学期刊发展要求和特点、操作性较强的稿约基本细则.本次调查发现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对动物实验伦理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稿约中的动物实验伦理标准存在表述不规范、可参考性低等现象.稿约是作者和审者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学期刊编辑应树立伦理的底线意识,传播负责任的医学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7.
语言中的动物词在人类社会长期使用过程中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文化印记.文章对比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内涵以及存在的差异,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文化探源,掌握其文化内涵,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活译处理.  相似文献   
148.
动物权利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出发点是消解人类的自我中心,达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以维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张在理论上因缺乏强有力的支撑而陷入困境,在实践上也遇到重大障碍。保护动物现实可行的途径是确立动物保护立法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设立更多的义务性规范来规制人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9.
“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主流,主要包括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权利论;以施韦策、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论;以利奥波德、纳斯、罗尔斯顿等为代表的生态中心论。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流派的主要理论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150.
只有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作用,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价值作用,从而促进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作者以《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为课题,从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同时也探究了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