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教育   366篇
科学研究   264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8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solating, in its pure form, and characterizing th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from caprine (Capra hircus) heart. Th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from thirty caprine heart ventricular homogenates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It was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both, its protein and lipid composition. The protein content was 142±10 mg/g of tissue. Ca2+-ATPase activity equaled 3.75±1.06mmol Pi/mg protein/min while the uptake rate was 24±1.14 nmol/mg protein/min. 205kD, 110kD, 90kD, 84kD, 66kD, 55kD and 29kD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s were seen on an SDS polyacrylamide gel. Triglyceride, Cholesterol and Phospholipids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atidylcholine, sphingomyelin and phosphatidylserine) were present in increasing order of their concentration.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redominated over the unsaturated ones. The ryanodine receptor displayed two binding sites for ryanodine. Characterisation encompassing the above biochemical aspects of normal caprine cardiac sarcoplasmic reticulum was thus achieved after isolating it in the pure form.  相似文献   
92.
由于缺少SAR散射波干扰真实数据,建立了SAR散射波干扰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地面散射点的分布特征,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极度粗糙地表和中等粗糙地表,散射波干扰充斥于SAR的整个波束,不能采用空间滤波的方式进行干扰抑制;对于中等粗糙地表,增加快时间采样点数,可以增加相关散射点的数量,因此可以用空间-快时间自适应滤波的方法提高干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93.
博弈互动机理下的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4.
立足于统一的技术科学范畴、系统的技术科学周期性发展特征,以移植生理学、控制论中"功能耦合网、稳态和组织生长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以社会产业/事业系统、基础科学系统、相关的科学社会建制系统三者作为"硬件"维度,包含相关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内的"目标参数"体系作为社会价值整合"软件"维度,构建了技术科学的发展模式。认为宏观技术科学社会系统是在系统A上周期性地生长出来的新的功能耦合网,并通过技术科学发展高潮形式,专门为孕育、构建主导产业群提供知识和人力资源服务。在此基础上,又展望了21世纪上半叶技术科学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对第4次经济长波期间"连续嵌套波型"技术科学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对改善未来科技政策管理体制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5.
简论研究前沿及其文献计量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识别研究前沿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国外对研究前沿这一概念的定义大致分为3类,分别对应着3种不同的文献计量识别方法,包括同被引分析、文献耦合分析、共词分析等。为了克服单一方法在分析效果上的不足,研究者们尝试着结合多种方法来识别研究前沿。Kostoff提出的文献相关的发现方法体系在预测未来研究前沿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联盟是提升一个区域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耦合基础与目标,深入探讨了两者具体的耦合内容。研究表明:产业集群能为供应链联盟形成发展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供应链关系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经济关系,供应链联盟是其运行机制的发展方向。因此,产业集群可通过供应链联盟理念来组织集群中的企业,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7.
在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要素构成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相对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发展水平最高,广东次之,西藏居末位.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后发现,空间相关性明显,并呈现出以“低-低”集聚为主、沿海向内陆递减的梯度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8.
创新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中科院、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的长期支持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以长期监测与创新研究为手段,发现成熟森林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现象,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尺度阐明森林土壤积累有机碳的机理及其驱动机制,引领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的研究,推动生态系统非平衡理论的建立;科学量化了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为国家环境外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提出森林与产水量的全球模式并精确给出了控制产水量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阐释;发现常绿阔叶林群落适应气候变化在过去30年向灌丛化方向演替并阐明其受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的机理。研究成果为森林固碳与水资源效应的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家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撑。鼎湖山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野外科技支撑平台和国际著名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中科院和广东地区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99.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方,而地区内的差异又主要来自于西北地区的贡献。在分析和解释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结论表明:①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②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创新环境滞后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耦合协同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