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0624篇
科学研究   723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447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5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1099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153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公示语是城市的重要名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建设风貌和人文素养。与上海、北京等国内一线大城市相比,许多中小城市对于公示语翻译问题的关注相对滞后。文章就江苏省常熟市的城市公示语翻译问题展开实地调研,从规范性、语言、语用以及文化等多维角度切入,结合实例对现存的许多英译失误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52.
复译现象一直是中国译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后对复译问题的讨论、译本的比较研究和复译的理论研究反映了中国翻译研究开始由应用研究走向纯理论研究、由规范走向描写、由引进到反思、创新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对翻译的研究基础上,使用调查问卷对新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翻译使用观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调查和分析了他们在翻译观念上的状况、英语学习水平和翻译的使用观念、相关程度如何等问题,本文就结果进行了讨论,使英语教师和学生本身对翻译有了一定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红楼梦》回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典范。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和阂福德合译的A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肘栅面瑚——的回目中.译者均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原回目所具有的“三美”的美学特色。以期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在电影翻译中若采用直译的手法,会给观众造成理解障碍。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应对文化意象做恰如其分的修润和重构,才能使译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  相似文献   
56.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7.
商贸翻译在当今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商贸翻译却是翻译学科中的薄弱环节,译文质量不尽人意,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根据刘法公教授提出的商贸汉英翻译三原则,结合实例评析译文,总结商贸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商贸汉英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8.
随着文化翻译论的兴起,翻译加注的处理方式日益为人推崇。勿庸置疑,对于文化交流而言,翻译加注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然而该手段并非没有局限性,而且文学翻译并不是非要处处体现文化,多数情况下,信息传递重于文化传播。因此加注要客观合理,不为加注而加注。结合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了"尽可能不加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60.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dd to the literature by exploring the degree to which UK practitioner psychologists perceive themselves able to support sport coaches, and how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epares psychologists for coach work across performance domains. Ten participants comprising seve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ists with Health Care Professions Council (HCPC) practitioner psychologist status and three trainee psychologists studying towards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BPS) qualific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QSEP) were individually interviewed. All participants reported prior experience of working with coaches across all performance domains. We explored: practitio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coaches face within their job; practitioner’s experiences of coach work; perspectives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practitioners could and should support coaches;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epares practitioners for coach work. Using recommended procedures of Connelly and Peltzer,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practitioners perceive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aches are different at grassroots level compared to those working with elite athletes, and that practitioners require skills to provide one-to-one coach support and group-based interventions. All practitioners perceived that training programmes do not adequately equip trainees with skills required for coach work.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practitioner training in the 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