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4127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21篇
综合类   29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五四运动中,刘一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This article reports and discusses findings from 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aiming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different children perceive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first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with regard to social as well as academic aspe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based on an 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 where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re considered to take place in a dynamic and ecological system. The reported results are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16 children, and observed teaching situation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rimary school. Research among children demands special ethic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 how to avoid questions and interest from the researcher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children being vulnerable in some wa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within a group of children, facing a similar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ences expressed. The findings presented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children when planning educational settings. Listening to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ildren’s different voic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at strives for inclusion, learning and well-being of al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03.
从艺术思想渊源的角度解读,况周颐的词学思想在继承传统学术哲学的宇宙大化思想中确立了他的词体体性观,从儒道互补和达穷调和的传统艺术人格角度规范了词人之襟抱与性情,以传统诗教、写心及自然等艺术思想丰富了他的词作艺术观。浓厚的传统艺术思想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在况周熙词学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题材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创作现象说明中国作家与农村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即对农民意识的批判。从思维方式的农业文明特征、叙述方式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介入现代工业文明话语的失败,也表现出百年中国文学农民话语写作对工业文明的漠然和阻隔。总结中国文学现代进程怠惰与滞缓的经验与教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5.
豪放与婉约,是学风格审美表现形态中最基本的两种。章着重从语言美学的视角,对二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常规修辞与艺术修辞等话语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行比较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6.
V.S. 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在作品中,书写第三世界人民寻找文化归属和建设家园所面临苦难时,他采用孤独旁观者的视角。同时,奈保尔艺术化地运用象征写作手法,以加深、加强他的写作主题。  相似文献   
107.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奇妙结合,作者采用了适度“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适当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写作态度集中体现在对主人公王龙三次婚姻生活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08.
潘岳的诗文婉约缱绻却掩饰不住奔涌的激情,豪迈激越之中又透露出些许无奈的伤感。诗文中人、景、史融会于体,其对历史人生的感悟,对社会世态的透视,对命运的慨叹的归宿是大中华意识、自强不息与锐意报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9.
自泰勒时代,理论运动发展至今,教育管理理论科学观一直处于“涨落”的状态,科学观决定了在教育管理中研究领域的范围,并影响了研究范式的采用。走出当代教育管理领域理论范式之争的混乱局面应当从转变科学观开始。  相似文献   
110.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他独具的创作特色引人注目。白先勇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各种色彩鲜明的象征意象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感伤主义情绪,其中,他最偏爱的是调动红色、白色、黑色这三种颜色的视觉效应及其象征内涵来表达深刻意蕴。白先勇作品的这一特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