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79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两个方面对广告语篇进行人际意义探究。指出广告语篇中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的复杂性,揭示广告语篇中广告主如何巧妙的运用语言的人际功能操纵读者,实现其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992.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学校精神的表征,是凝聚师生员工精神意志、规范师生员工行为、影响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正则、修能、追远"校训蕴含着"公正平等的民本思想、修德储能的理想追求、继往开来的高远志向"等丰富内涵,关乎为人、为道、为学,凝炼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职教特质、办学追求和理想,呈现出植根本土文化、彰显职教特质、透视终极性价值观等三个鲜明特色。学校应从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环境等三个方面加强校训的建设和践行。  相似文献   
993.
纵观人类科学传播的历史,从前科学时代的自然传承到自发的科学传播,从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人类科学传播的发展进程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对科学的认知、理解的深入过程是一致的。科学传播的本质在于构建科学与公众"共通的意义空间",架设科学与公众对话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94.
18世纪70年代,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对语言起源的讨论存在极大的争议,故针对语言起源的问题公开征集论文。赫尔德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回答了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征稿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声音的世界整体关联性,重新构建语言的感觉理论,进而提出其独特的以音构义的语言起源理论。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从服务地方的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两方面分析了安顺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并从宣传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带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四方面提出了安顺学院地质标本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意义,认为要遵循"共享、共建、共管"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开创安顺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6.
现有文献表明,先秦两汉间对《木瓜》一诗的评论,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为"藏愿"说,二为"苞苴之礼"说,三为"美齐桓公"说,四为"下报上"说。而对这四种说法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与《诗》义丢失——重建的过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先秦两汉间,《诗经》的诗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木瓜》的诗义进行探析,不仅能具体地了解《诗》义变化的过程,也能理解《木瓜》诗义变化背后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李调元的诗歌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圣门诗狂”。这一形象在思想上是本于儒而归于道,希为圣而流为狂;在艺术上可与杜甫同志,与渊明同趣,与太白同调,既表达着对儒家圣贤人格的追求,也表达着对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追求。李调元在诗中还批判现实,否定“好官”,与黄宗羲否定君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他的“蠢翁词”充溢着一种不肯低头,与世俗社会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这一切提升了李调元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豪斯医生》中医生和病人谈话的具体分析,来揭示医患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所表达的人际意义.说话者由于身份、社会地位和具体语境等因素的不同,通过使用不同量值的责任型情态和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命令、强烈要求、建议、减轻责任、权威性和确定性等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笔者近日重译了杜波依斯著的《约翰的归来》,本文中作者挑选了挤出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比了原译文和重译文之间的不同,浅析了笔者自己的翻译体会。  相似文献   
1000.
"打草惊蛇"出自北宋郑文宝的《南唐近事》。最初比喻严惩某人而使其他人有所警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打草惊蛇"逐渐摒弃了原意,演变为另外一种意思,即比喻因行动不谨慎而惊动了对方,致使人有所戒备。而日语"草を打って蛇を驚かす"虽然保留了原意,却产生了一种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解释,即"比喻无意中所做的事情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且该意思逐渐成为其主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