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3020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60篇
综合类   25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测试研究方法,分析了人格特征与运动员的竞赛焦虑和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特征运动员之间在比赛期间存在显著的竞赛焦虑和心境状态差异;比赛期间躯体焦虑比认知焦虑更能影响运动员的潜能发挥;心境状态是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3.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运动损伤关系研究中的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将人格变量置于一个多变量影响的系统中,探讨其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着重关注人格特征作为中间变量的影响效应;在对损伤变量进行考察时,要关注的是损伤测量的客观性、精确性和敏感性。此外,还应对慢性运动损伤与运动损伤发生关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倡导学生主体,加强自主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正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我们正是抓住这一场教改的契机,在体育教学上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既学到了运动技能,增强了体质,又促进了他们逐渐形成了高尚的趣味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状况及卡特尔16PF问卷测验的调查,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族的一般特点和人格特质构成。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族具有敏感性、紧张性、幻想性较高,有恒性、世故性较低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鲁迅终生处于被利用的境况,他不断为此而困惑,而苦恼,然而却始终陷于此而不能自拔。这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窳劣,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心地的单纯与致诚。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师展现人格魅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要素进行了探讨 ,旨在使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 ,更好地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从而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达到培养新世纪合格大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由于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人格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诚信务实的作风,勇敢的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对发展学生个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荣  王晓梅 《体育学刊》2001,(1):75-76,79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揭示了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感受;在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使之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这将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